时间: 2025-04-26 10:1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3:05
哭诗六章
作者: 王令 〔宋代〕
器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
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
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
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涩的深刻感慨。诗人说,器皿不能靠在大海边,泪水如长河般流淌。海水深而波涛汹涌,船只在风浪中颠簸翻覆。与其这样,不如把春草洒在地上,让荆棘和杂草蔓延生长。虽然怨恨使草木枯萎,但依然能够生出芬芳的香兰。
王令,字季友,号君山,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风格受李白、杜甫影响。
《哭诗六章》写于诗人面临人生困境和失落之际,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思和无奈,反映了宋代士人面对社会动荡的心态。
这首《哭诗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王令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相结合,展现了人生的苦痛与无奈。诗的开头就以“器莫傍沧海”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的境地,表现出人对外部环境的无力感。泪水如长河流淌,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失落。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波涛汹涌的海洋,暗示人生的起伏不定。
而后,王令提出一个对比,认为与其沉迷于悲伤,不如洒下春草,让生活重新焕发生机。荆棘与杂草的生长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香兰的生长又给予了诗人希望与慰藉。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突出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王令的深邃思考,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有对生命美好的期待,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积极态度。王令通过自然意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表达了在逆境中仍要保持坚韧的信念。
诗中“器莫傍沧海”意指什么?
A. 不要依赖外物
B. 与大海相关
C. 追求自由
D. 享受生活
诗中“怨气触草死”意味着?
A. 怨恨使生活枯竭
B. 草木枯萎
C. 生活充满希望
D. 自然环境恶化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C. 人生无常与希望
D. 追求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