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常山道中》

时间: 2025-04-26 20:04:47

诗句

烟雨蒙蒙鸡犬声,道长人寂掩柴荆。

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4:47

原文展示:

常山道中 赵蕃 〔宋代〕

烟雨蒙蒙鸡犬声,道长人寂掩柴荆。 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烟雨蒙蒙中,鸡犬的声音隐约可闻,道路漫长而人迹稀少,柴门紧闭。山中桃李花盛开,数量众多,归途将近,不妨慢慢行走,细细欣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烟雨蒙蒙:形容细雨如烟,模糊不清。
  • 鸡犬声:指乡村的日常生活声音。
  • 道长人寂:道路漫长,行人稀少。
  • 掩柴荆:柴门紧闭,表示无人出入。
  • 漫山桃李:指山中桃树和李树花开得很多。
  • 归近:归途将近。
  • 细作程:慢慢地行走,细细地欣赏。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归途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常山道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归途的悠闲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旅途中,经过常山时所作,通过描绘烟雨中的山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途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山村图景。首句“烟雨蒙蒙鸡犬声”,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次句“道长人寂掩柴荆”,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孤独旅程。后两句“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则转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归途的悠闲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宋代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烟雨蒙蒙”和“鸡犬声”描绘了山村在雨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 次句“道长人寂掩柴荆”,通过“道长”和“人寂”强调了道路的漫长和行人的稀少,而“掩柴荆”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
  • 后两句“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通过“漫山桃李”描绘了山中花开的盛景,而“归近何妨细作程”则表达了作者对归途的悠闲态度,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烟雨蒙蒙”比喻细雨如烟,模糊不清。
  • 拟人:“掩柴荆”拟人化地描述了柴门的紧闭状态。
  • 对仗:“道长人寂”和“漫山桃李”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归途的悠闲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蒙蒙:描绘了雨中的朦胧景象。
  • 鸡犬声:代表了乡村的日常生活。
  • 道长人寂:描绘了道路的漫长和行人的稀少。
  • 漫山桃李:描绘了山中花开的盛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烟雨蒙蒙”形容的是什么? A. 晴朗的天气 B. 细雨如烟 C. 大风天气 D. 晴朗的夜晚

  2. 诗中“掩柴荆”表示什么? A. 有人出入 B. 柴门紧闭 C. 柴门敞开 D. 柴门破旧

  3. 诗中“归近何妨细作程”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急切归家 B. 悠闲欣赏 C. 疲惫不堪 D. 匆忙赶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常山道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但赵蕃的诗更注重旅途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隐居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李十四四首 其三 赠李十四四首 其一 别人四首 其一 幽居 寺中观卧像 重别薛华 铜雀妓二首 其一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 杂曲歌辞。杂曲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里层 比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辛字旁的字 太上道君 臣字旁的字 包含阗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凹的词语有哪些 秦原 情不自胜 麦字旁的字 同美相妒 绚丽多姿 遏渐防萌 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博学审问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瘦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