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1:39
原文展示:
连日昏雾感怀 赵蕃 〔宋代〕
穷山逼穷冬,苦雾作苦寒。 举头不见日,况乃见长安。 朝听谯鼓微,午听庭雀讙。 占晴复畏雨,有抱那得宽。 少日谬学诗,中年痴觅官。 择术不自审,终焉堕艰难。 妄营三径资,轻舍陋巷箪。 胡不返故步,无为不邯郸。
白话文翻译:
在偏远的山中,严冬逼近,浓雾带来了极度的寒冷。 抬头看不见太阳,更不用说看到远方的长安了。 早晨听到微弱的鼓声,中午听到庭院中雀鸟的喧闹。 预测晴天又害怕下雨,心中有忧虑怎能放松。 年轻时错误地学习诗歌,中年时痴迷于寻求官职。 选择道路时没有自我审视,最终陷入了困境。 盲目地追求财富,轻易地放弃了简朴的生活。 为何不回到原来的道路,不要像邯郸学步那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偏远山区的生活感受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晚年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选择的反思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穷山”和“苦雾”可能是他隐居地的真实写照,也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偏远山区的严冬和浓雾,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诗中的“举头不见日,况乃见长安”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压抑,也隐喻了诗人对政治中心的渴望与现实的隔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后文通过对过去生活选择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和对过去生活选择的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通过对过去选择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长安”指的是什么? A. 古代中国的首都 B. 诗人的家乡 C. 一个偏远的山村 D. 一个繁华的市场
诗中的“苦雾作苦寒”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胡不返故步,无为不邯郸”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呼吁回到原来的道路,不要盲目模仿他人 B. 批评盲目追求财富 C. 表达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D. 反映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