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08
森然几竿竹,密密茂成林。
半室生清兴,一窗馀午阴。
俗物不到眼,好书还上心。
底事忘羁旅,此君同此襟。
这片竹林生机勃勃,竹竿挺拔如林。
在半间屋子里,清新的气息弥漫,
窗外投射下的阳光,洒落在一半的阴影里。
世俗的杂物不在眼前,好书却常常萦绕心间。
何以忘却漂泊的旅途?原来这位朋友与我志同道合。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忘羁旅”一词反映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恰如古代文人常常感慨漂泊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杨炯,字景仁,唐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一个安静的竹林环境中写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竹》在简洁的外表下,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清雅,诗人通过描绘竹林的生机,传达了他对清新自然的喜爱。整首诗运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在一间小屋中,竹影摇曳,清风徐来,心中充满了对书籍的热爱,世俗的杂物仿佛无足轻重。在“底事忘羁旅”一句中,诗人表露了对漂泊生活的思考,然而在同窗共饮的友谊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的共鸣,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友谊与理想生活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森然几竿竹”中“森然”的意思是?
“俗物不到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羁旅”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竹里馆》相比,杨炯的《竹》更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书籍的热爱,而王维则更多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以竹为意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