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择之福岩回望岳市》

时间: 2025-07-28 11:08:01

诗句

回首尘寰去渺然,山中别是一风烟。

好乘晴色上高顶,要看清霜明月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08:01

原文展示:

和择之福岩回望岳市 张栻 〔宋代〕 回首尘寰去渺然,山中别是一风烟。好乘晴色上高顶,要看清霜明月天。

白话文翻译:

回头望向尘世的遥远,山中的风景别有一番风味。趁着晴朗的天气登上山顶,想要观赏那清冷的霜和明亮的月光。

注释:

  • 尘寰:尘世,指人间。
  • 渺然:遥远的样子。
  • 风烟:风景,景色。
  • 晴色:晴朗的天气。
  • 高顶:山顶。
  • 清霜:清冷的霜。
  • 明月天:明亮的月光下的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与友人择之在福岩游玩后,回望岳市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从山中回望尘世的情景,通过对山中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然。诗中的“回首尘寰去渺然”一句,既表现了尘世的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的疏离感。“山中别是一风烟”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景色的独特和诗人对其的喜爱。后两句“好乘晴色上高顶,要看清霜明月天”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首尘寰去渺然”:诗人回头望向尘世,感觉尘世遥远而模糊,表达了对尘世的疏离感。
  2. “山中别是一风烟”:山中的风景与尘世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强调了山中景色的独特性。
  3. “好乘晴色上高顶”:趁着晴朗的天气登上山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4. “要看清霜明月天”:想要观赏那清冷的霜和明亮的月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尘寰去渺然”比喻尘世的遥远和模糊。
  • 拟人:“山中别是一风烟”将山中景色拟人化,赋予其独特的风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山中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人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尘寰:象征尘世的繁华和喧嚣。
  • 山中:象征自然的宁静和纯净。
  • 晴色:象征晴朗的天气和美好的时光。
  • 清霜明月天:象征清冷的霜和明亮的月光,代表了自然的美景和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尘寰”指的是什么? A. 山中 B. 尘世 C. 天空
  2. 诗人想要在什么时候登上山顶? A. 雨天 B. 晴天 C. 阴天
  3. 诗中的“清霜明月天”象征什么? A. 尘世的繁华 B. 自然的宁静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宁静的生活和自然的美景。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和择之福岩回望岳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但张栻的诗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描绘山中宁静的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栻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扬州 梦扬州·逃兵 梦扬州 和寄庵,即赠 梦扬州 客广陵用少游韵 清波引·为张商铜元事 清波引 雨后游梵王渡公园,沈阴在林,落英满地,徘徊久之。与吷庵同作 清波引 清波引 盟心古井图,同漱泉各赋半阕 清波引 清波引 葆斋夫妇迎余至黑石街养疴,其所居在万竹间,境极幽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黾的词语有哪些 凄怀 羽字旁的字 足踏实地 用字旁的字 鸟窜 提土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千乘之王 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蕃夷 嗟愍 丧家之犬 包含闪的成语 陕甘 米字旁的字 不以辞害志 安常习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