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8:08
原文展示:
和徐子由题昼寂轩 黄公度 〔宋代〕 木落孤城迥,苔封古寺深。 结庐依近地,隐几惬幽心。 细草秋仍绿,修篁晚更阴。 红尘门外路,六辔漫如琴。
白话文翻译:
树叶落尽,孤城显得更加遥远,青苔覆盖的古寺显得更加幽深。 在附近结庐而居,靠着几案,心情愉悦地享受这份幽静。 细小的草即使在秋天依然绿意盎然,修长的竹子在傍晚时分更加阴凉。 红尘世界的门外道路,六匹马的缰绳如同琴弦一般。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3-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初年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首诗是黄公度与徐子由共同题写昼寂轩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公度在与徐子由共同题写昼寂轩时所作,昼寂轩可能是一个幽静的居所或寺庙,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城、古寺、细草、修篁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幽静、远离尘嚣的氛围。诗人选择在附近结庐而居,享受这份幽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红尘门外路,六辔漫如琴”一句,以比喻手法将世俗的纷扰与隐逸的宁静相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远离尘嚣的氛围,强调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木落孤城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孤城显得遥远 B. 孤城显得近 C. 孤城显得热闹 答案:A
诗中的“红尘门外路,六辔漫如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中的“结庐依近地,隐几惬幽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