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3:52
人皆以贫忧,君子独能乐。
中心贱荣利,外物甘寂寞。
富贵如春花,时去易凋落。
不如一箪瓢,可以长处约。
大家都因贫困而忧愁,唯有君子能够快乐。
心中看重的是名声和利益,外在的事物却甘愿宁静寂寞。
富贵就像春天的花朵,时常会凋落得很快。
不如拥有一个简单的葫芦和瓢,可以长久地过着简朴的生活。
姚勉,宋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作品风格简约而深刻。
这首诗写于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比君子与常人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物质的淡然和对内心快乐的追求。
《人皆以贫忧》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对待贫富的不同态度。全诗以“人皆以贫忧”开篇,直接指出在物质贫困的现实面前,许多人都感到忧虑与不安。然而,紧接着提到“君子独能乐”,则强调了理想人格所持有的独特心态,即使面对贫困,依然能够寻找内心的快乐。诗中提到“中心贱荣利”,显示出对外在利益的轻视,进一步引申出君子对物质世俗的超然态度。
接着,诗人以“富贵如春花”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富贵的短暂与脆弱,暗示人们不要过于追求浮华的生活。最后一句“不如一箪瓢,可以长处约”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诠释,简单的生活反而更能持久和满足。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出一种深刻的哲理,鼓励人们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物质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远比外在的富贵更为重要。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保持内心的简单与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人皆以贫忧》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富贵如春花”意味着什么?
“不如一箪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杜甫在忧国忧民的背景下,表达对生活的压抑与无奈,而姚勉则更强调内心的自得与淡泊。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