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4:53
原文展示:
十五日过小孤山 张栻 〔宋代〕
沃野迥千里,岿然突孤标。 崖分势亦裂,江静影频摇。 栖鹘巢何险,盘柯冻不凋。 吾行足观览,未觉客程遥。
白话文翻译:
广阔的田野延伸至千里之外,小孤山孤独地矗立,显得格外突出。 山崖分开,形势也似乎随之裂开,江水平静,山影在水面上频繁摇晃。 鹘鸟的巢穴建在多么险峻的地方,盘曲的树枝在严冬中依然不凋谢。 我行走其间,足以观赏风景,并未觉得旅途遥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旅途中经过小孤山时所作,通过描绘小孤山的孤立、险峻和自然景观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小孤山的独特景观。首句“沃野迥千里,岿然突孤标”展现了小孤山在广阔田野中的孤独与突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中间两句“崖分势亦裂,江静影频摇”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山崖的险峻,又描绘了江水的宁静,使画面更加立体。最后两句“栖鹘巢何险,盘柯冻不凋”则通过具体的自然细节,进一步强化了小孤山的险峻和自然的坚韧。整首诗情感平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孤山的孤立、险峻和自然景观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岿然突孤标”指的是什么? A. 小孤山 B. 大孤山 C. 高山 D. 低山
“崖分势亦裂”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江静影频摇”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江水流动 B. 江水平静 C. 山影摇晃 D. 山影静止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