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0:57
期我以踏青,花间傥相遇。
果然南陌头,翩若惊鸿度。
不语强踌躇,羞人映芳树。
两心尚自怜,两目空相注。
依依不得亲,薄暮还愁去。
记取似丹葩,知开向何处。
我期盼着与你踏青,在花丛中偶然相遇。果然我们在南边的小路上相遇,像惊鸿一样轻盈地飞过。我们无言地徘徊,羞涩得躲在花树的映衬下。两颗心彼此怜惜,两双眼只是空对空地凝视。依依不舍却无法亲近,黄昏时分又愁绪满怀。记得那似丹葩般的花朵,知道她们开向何处吗?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山樵,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尤其是咏物诗和抒情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物寓意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的中年时期,正值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在诗中交织。诗中描绘的春日踏青场景,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春天的热爱。
《恼侬》是梅尧臣的一首抒情诗,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甜美的恋情。诗中通过“踏青”这一活动,营造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期待。诗的开头以“期我以踏青”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期盼,而随着诗句的发展,二人相遇的情景被细腻地描绘出来,令人感到一阵温馨。
“翩若惊鸿度”一语,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相遇时那种轻盈而美好的感觉,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接下来的“不语强踌躇”更是将两人之间的羞涩和内心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这里展示了恋人之间深厚而又微妙的情感,虽然彼此相互怜惜,但却因羞涩而无法亲近,正是这种情感的纠葛让人倍感真实。
最后的“记取似丹葩,知开向何处”则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爱情的期许,也是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诗歌造诣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踏青与美好爱情的期待,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传达出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恼侬》的作者是谁?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翩若惊鸿”中的“惊鸿”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