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7:26
黄池月中共酌得池字
将归谢公郡,喜见阮家儿。
但对月和水,那能酒似池。
衰形疑镜照,葆鬓怯霜吹。
宿雁不堪托,乡人知未知。
我即将归去谢公所在的郡,喜见阮家的儿子。
只是面对这明月和水,哪里能比得上酒如池水般丰盈呢?
我的衰老形象似乎在镜中浮现,白发让我忌惮霜风的吹拂。
宿雁无法寄托,故乡的人是否还认得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月汀,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梅尧臣归乡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好友的怀念以及对人生衰老的感慨。此时,梅尧臣正处于人生的中晚期,面临着岁月流逝的无奈。
《黄池月中共酌得池字》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写月亮和水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怀念。首句“将归谢公郡”直接引入了归乡的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随后的“喜见阮家儿”,体现了对旧友的思念,暗含着人生中的孤独与无奈。
“但对月和水,那能酒似池”,更是将月水与酒进行比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月亮和水的静谧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似乎在感叹酒的丰盈不如人情的温暖。接下来的“衰形疑镜照,葆鬓怯霜吹”,则是对自己老态的无奈,映照出岁月的无情,而“宿雁不堪托”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蕴含着对故乡的深切挂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意象的结合,展示了梅尧臣对归乡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示了梅尧臣细腻的情感与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公郡”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酒似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衰形疑镜照”中的“镜”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黄池月中共酌得池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关怀,但梅尧臣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一种更宽广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