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0:09
种桃西庭下,有意延东风。
东风与雨至,染出枝上红。
花底有小鸟,其字曰桃虫。
既於桃得名,为桃言女工。
翦罗作舞衣,奉君欢莫穷。
举杯无愧者,避世武陵翁。
在西边的庭院下种了一棵桃树,期望着能引来东风。
东风和雨水来临,染红了枝头的桃花。
花下停着一只小鸟,它的名字叫桃虫。
既然桃花得名于桃,就让桃花也为女工所称赞。
用剪下的绫罗做成舞衣,献给君王的欢乐无穷无尽。
举杯畅饮的人,早已隐居于武陵的老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武陵翁”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居世界。此处引入,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为主题。
创作背景: 《通判桃花厅》创作于梅尧臣在官职生涯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士人的生活理想与政治环境的对立。
梅尧臣的《通判桃花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盛开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的开头便以“种桃西庭下”引入,表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东风与雨至,染出枝上红”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桃花在春风和春雨中绽放的美好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花底有小鸟,其字曰桃虫”一语,巧妙地将小鸟与桃花相结合,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愉。通过“既於桃得名,为桃言女工”,诗人将桃花与女性的美德相联系,突显了桃花在生活中的重要象征。
最后几句,“举杯无愧者,避世武陵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似乎在呼唤一种简单而又真挚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传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女性的敬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桃花这一意象,将这些主题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种桃西庭下”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翦罗作舞衣”中“翦罗”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武陵翁”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