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41:40
和李廷老三月十四日
梅尧臣
三月日几望,士游溱水阳。
溱流已涣涣,有美此翱翔。
偶来适此愿,月色同满床。
士曰陟少室,女曰归大梁。
及晨各异役,悲喜竟回肠。
芍药有遗风,赠好期不忘。
固匪子能逮,是焉继新章。
三月的日子里,我常常仰望天空,士人们在溱水边游玩。
溱水的水流轻轻荡漾,空中有美丽的鸟儿翱翔。
偶然来到这里,正好满足了我的愿望,月光洒满了床铺。
士人说要去少室山,女子则说要回大梁。
到了早晨,各自忙于不同的工作,悲欢离合使人心中难以平静。
芍药花依然散发着香气,赠送我美好的约定,永不忘怀。
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追求这些美好,但这情感却能继续传承。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山水田园之景,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游历溱水时,正值春光明媚的三月。诗中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描绘了春日游玩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开篇以“士游溱水阳”引入,生动展现出春日的活力与生机。接着通过“偶来适此愿,月色同满床”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宁静与美好,似乎在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
在诗中,诗人与友人对话,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选择与追求。“士曰陟少室,女曰归大梁”,表现出男女各自的生活方向和人生理想,折射出社会的多元与复杂。最后,诗人以“芍药有遗风”结束,强调了美好情感的延续与珍惜,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意,仿佛在告诉读者美好的情感不会因时间而消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玩场景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珍视和对人生选择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士游溱水阳”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场景?
诗中提到的“少室山”象征什么?
“月色同满床”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值得细细品味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