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03:05
杨柳含烟灞岸春,
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
莫遣青丝扫路尘。
在春天的灞岸,杨柳轻柔地飘荡着烟雾,
每年都有行人来攀折它的枝条。
如果好风能借着低垂的枝条吹来,
就不要让青丝(柳条)扫到路上的尘土。
“杨柳含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温柔与生机,尤其在春天来临之际。柳树在古诗中通常与离别、思念有关,诗人在此通过描写柳树引发对行人的感慨与叹息。
李益,唐代诗人,字义山,号少山,生于陕西。他以边塞诗和山水诗著称,作品多反映边疆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其诗风清丽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途中寄李二》写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展现出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借柳树的柔美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李益的《途中寄李二》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杨柳在春天的生动形象,传达出旅途中的思绪与情感。诗的开头“杨柳含烟灞岸春”,描绘了春天的灞河岸边,杨柳轻轻摇曳,仿佛在烟雾中轻盈舞动,给人一种温柔而又生动的画面感。此时的柳树不仅代表了春天的来临,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接下来的“年年攀折为行人”,则突出了行人与柳树之间的关系,行人的攀折不仅是对柳树的喜爱,也是对往昔岁月的依恋。柳树的枝条在行人手中被折断,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珍惜,希望这温柔的风能够轻轻拂过柳枝,而不让尘土沾染了这份美丽。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的描写,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忆之情。
杨柳含烟灞岸春:
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
莫遣青丝扫路尘:
全诗围绕春天的柳树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了人们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情感的基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李益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元代
诗中提到的“灞岸”指的是哪里?
A. 黄河
B. 长江
C. 灞河
D. 珠江
“好风若借低枝便”中的“低枝”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枝条
B. 植物的根
C. 风的方向
D. 行人的手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同一主题在不同诗人笔下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反映了各自的情感倾向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