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0:43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我很高兴能在这儿重逢老友柏梁,一起拜访聪公禅师。
石室里无人造访,只有绳床上躺着一只沉睡的老虎。
阴暗的崖壁常年积雪,干涸的山涧涌出泉水。
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在佛法的法筵上我们同样欢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龙标,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五律。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昌龄与友人拜访禅师的场景,反映了他对佛理的思考与领悟。诗中的禅意和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王昌龄的《遇薛明府谒聪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佛教哲理的向往和探索。诗的开头“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直接表达了与老友重聚的喜悦,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拜访禅师的举动也暗示了他们对智慧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接下来的“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画面极具诗意,寂静的石室和沉睡的老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种脱离尘世喧嚣的禅意境界。这里的老虎不仅象征着力量与宁静,也暗示着禅宗修行者内心的安宁与觉悟。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阴冷的崖壁虽然常年积雪,但仍然孕育着泉水,这种对比极具哲理,提示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也能发现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句“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则强调了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同样能够在佛法的教导下找到心灵的共鸣。这种深刻的思想让整首诗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王昌龄对人性、自然与宗教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以及对智慧的追求。王昌龄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与友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向往,强调了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灵依然能够相互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聪公”是谁的尊称?
A. 王昌龄
B. 禅师
C. 柏梁
“阴崖常抱雪”中的“阴崖”指代什么?
A. 阳光灿烂的地方
B. 寒冷的山崖
C. 温暖的水源
诗的主要意境是什么?
A. 描绘战争
B. 表达友情与智慧
C. 赞美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