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4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45:57
原文展示: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孏身。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白话文翻译:
我盖着厚厚的被子和垫子,覆盖着衰老的身体。半夜突然泪流满面,再也照顾不到我的亲人。不久漏声停止,官员报告今天是国家的忌日。清晨骑马外出,溪水上的冰薄薄地闪着光。路旁饥饿受冻的人们,面色非常悲苦。我虽然饱暖却未察觉,羞愧地面对黄州的百姓。古代的贤人最终都是养尊处优,往往归隐。是谁让我为了妻子儿女,白发苍苍还在外奔波。修身和行道,我多愧于古代的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语言简练。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禹偁晚年,当时他因政治斗争被贬至黄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忌日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年仍在外奔波的无奈和对古代贤人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作者自己的饱暖与路旁饥冻者的悲苦,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诗中“重衾又重茵”与“路傍饥冻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的羞愧之情。“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一句,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王禹偁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对比作者的饱暖与路旁饥冻者的悲苦,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重衾又重茵”指的是什么? A. 厚厚的被子和垫子 B. 轻薄的被子和垫子 C. 单薄的被子和垫子 D. 厚重的被子和垫子
诗中“路傍饥冻者”与作者的什么形成对比? A. 饱暖 B. 饥饿 C. 寒冷 D. 温暖
诗中“昔贤终禄养”指的是什么? A. 古代贤人的养尊处优 B. 古代贤人的隐居生活 C. 古代贤人的奔波生活 D. 古代贤人的修身养性
诗中“头白走风尘”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奔波 B. 作者的隐居 C. 作者的养尊处优 D. 作者的修身养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