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0:26
盆池
郑獬 〔宋代〕
绿发柔莎碧甃连,
湛如蛟穴贮寒泉。
谁将宝镜遗在地,
照见浮云浸破天。
数鬣游鱼才及寸,
一层绿荇小於钱。
待将闹物都除却,
放出秋蟾夜夜圆。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池塘景象,池塘的水面如同寒泉一般清澈,四周是柔软的绿草,似乎与碧绿的池底融为一体。诗中提到的“宝镜”象征着明亮的水面,映照着天空中的浮云,仿佛将天空的美景一并收纳。水中小鱼游动,似乎短小而可爱,水面漂浮着的绿荇则比钱币还要小。诗人期待将池塘中的杂物清理干净,最终归还池塘一个宁静的空间,期待着秋天的明月在夜空中高挂,圆润而明亮。
郑獬(生卒年不详),字仲华,号白云,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盆池》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环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个人的内心追求。诗中通过对池塘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这首《盆池》以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诗的前两句描绘出碧绿的水草与清澈的水面,展示出池塘的美丽与静谧。尤其是“湛如蛟穴贮寒泉”的比喻,使人感受到水的深邃与清凉,仿佛能听到水流的声音,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谁将宝镜遗在地,照见浮云浸破天”,则用“宝镜”来比喻水面,突出了水面的明亮与反射。这里的“浮云”恰好映衬了天空的辽阔,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了对池塘内生物的观察,数只游鱼和浮萍构成了生动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细腻关怀。最后两句“待将闹物都除却,放出秋蟾夜夜圆”,表达了诗人希望清理杂物,恢复自然宁静的愿望,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体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盆池》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郑獬
D. 李白
诗中“宝镜”比喻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清澈的水面
C. 美丽的花朵
D. 高远的天空
诗人希望清理哪些东西?
A. 水草
B. 杂物
C. 鱼类
D. 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