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尹丈少稷旧作借竹轩诗数首如雨重时惊入屋梢》

时间: 2025-04-23 02:41:14

诗句

离立何妨出屋高,风微亦得听萧骚。

南山昨夜新雷起,行有横鞭破土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41:14

原文展示: 离立何妨出屋高,风微亦得听萧骚。南山昨夜新雷起,行有横鞭破土膏。

白话文翻译: 即使竹子高高立在屋外,微风也能带来它的沙沙声。昨夜南山响起了新雷,预示着将有农夫挥鞭破土耕作。

注释:

  • 离立:指竹子独立生长。
  • 萧骚: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 新雷:初春的雷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横鞭破土膏:指农夫用鞭子驱赶牛耕作,破开肥沃的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竹子的生长和农耕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和春天的农耕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深厚感情。首句“离立何妨出屋高”,以竹子的独立生长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次句“风微亦得听萧骚”,通过风声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动感和音乐美。后两句“南山昨夜新雷起,行有横鞭破土膏”,则通过春天的雷声和农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喜悦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离立”和“出屋高”描绘了竹子的独立和挺拔,表达了作者对竹子坚韧品质的赞美。
  • 次句“风微亦得听萧骚”,通过风声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动感和音乐美,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 后两句通过春天的雷声和农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喜悦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竹子拟人化,形容其“离立”和“出屋高”,赋予竹子人的品质。
  • 比喻:通过“风微亦得听萧骚”,将风声比喻为音乐,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和田园生活,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和春天的农耕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坚韧和独立。
  • 风声:增添诗的动感和音乐美。
  • 新雷: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
  • 农耕: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离立何妨出屋高”中的“离立”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独立生长 B. 竹子离开屋子 C. 竹子被风吹动 D. 竹子被砍伐
  2. 诗中“风微亦得听萧骚”中的“萧骚”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雷声 C. 鸟鸣 D. 人声
  3. 诗中“南山昨夜新雷起”中的“新雷”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到来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到来
  4. 诗中“行有横鞭破土膏”中的“横鞭破土膏”指的是什么? A. 农夫用鞭子驱赶牛耕作 B. 农夫用锄头耕地 C. 农夫用犁耕地 D. 农夫用镰刀收割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赵蕃的其他田园诗,如《春日田园杂兴》等。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进行对比,两者都以竹子为题材,但风格和意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琵琶仙 琵琶仙 琵琶仙 琵琶仙·日暮倚秋辛阁,闻隔院玉笙声,忽触宿感。用白石自度腔韵写之 琵琶仙 蝶仙簃社集,以疾未赴,感拈是解 琵琶仙 橘溪夜泊 琵琶仙 琵琶仙 琵琶仙 江上早春感事别于晦岩 琵琶仙 拜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空户 饬躬 救民济世 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瞿麦 十重 包含瑶的词语有哪些 砥砺风节 齲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朱轓皂盖 三撇旁的字 什件 工字旁的字 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知其一未睹其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