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7:25
琵琶仙
冯煦 〔清代〕
镫晕虚堂,算人似病叶飘零难久。
离绪吹入,荒烟空帘断肠又。
凄绿暗孤帆自倚,莫听到冷猿啼后。
远树冥冥,晴川历历,无那僝僽。
更残梦飞堕淮南,怕云影销凝渐非旧。
今夜酒醒何处,向遥岑回首。
应也弄湖阴缺月,有一绳断雁归否。
为问茸帽禁寒,共谁消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情景。虚堂的灯光映照得模糊不清,仿佛人如同病叶一般,难以长久。离愁别绪随风而来,像荒烟般在空荡的帘子中游荡,令人断肠。凄绿的孤帆在暗淡的水面上自顾自地倚靠,别去听那冷清的猿啼。远处的树木朦胧不清,晴朗的河流却清晰可见,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无奈。更令人心碎的是,残梦飞落在淮南,害怕那云影会渐渐消散,不再如旧。今夜酒醒后我又在何处,向遥远的山岑回首。应该还会在湖边玩弄那缺月的阴影,问那断翅的雁是否还能归来。想问那带茸帽的寒士,一起有谁来共度这萧瑟的时光。
作者介绍:冯煦,清代诗人,生于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他的诗风深受晚明诗风影响,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际,诗人在此时以个人情感寄托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孤独与离别的深刻感受。
《琵琶仙》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的诗作,冯煦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镫晕照耀下的虚堂,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失落。随着诗的展开,离绪的到来,如同无尽的荒烟,令诗人更加沉浸在愁苦之中。尤其是“凄绿暗孤帆自倚”,表现了对孤独的深刻体会,孤帆在水面上自顾自地漂泊,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依。
接下来的描写“远树冥冥,晴川历历”,引导读者感受到一种对比之美,眼前的晴川虽清晰,但心中的迷茫却愈加深重。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深化了孤独的主题。最后几句,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交织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无奈和感伤的感觉,尤其是“今夜酒醒何处”的疑问,表现了对现状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让读者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那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乡之情,深刻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人们在喧嚣世界中内心的孤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镫晕”指的是什么?
A. 灯光的晕影
B. 远山的轮廓
C. 河流的波光
D. 竹林的影子
诗人何时“酒醒”?
A. 明天
B. 今夜
C. 昨天
D. 不确定
“凄绿暗孤帆自倚”中的“孤帆”象征着什么?
A. 归宿
B. 孤独
C. 朋友
D. 未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琵琶仙》的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