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陈琳墓》

时间: 2025-04-26 19:58:09

诗句

冀州飞檄傲英雄,却把文辞事邺宫。

纵道笔端由我得,九泉何面见袁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09

原文展示:

冀州飞檄傲英雄,却把文辞事邺宫。
纵道笔端由我得,九泉何面见袁公。

白话文翻译:

在冀州发出飞檄,恣意展现雄才大略,却把文采词藻寄托于邺宫。
即使我在笔端得到了这些成就,九泉之下又如何能面见袁公呢?

注释:

  • 冀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河北省一带。
  • 飞檄:指快速发出的文书,古代常用于传递紧急消息。
  • 邺宫:指古代的一个重要政治文化中心,常与文人聚集相关。
  • 袁公:指袁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诗中暗指对其的追慕或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字子美,唐代诗人,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常表现出豪放与深沉的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其个人经历与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吴融的游历或政治经历中,表达他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以及对个人成就的反思,尤其是对文人的自我怀疑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自身成就的质疑。开篇提到“冀州飞檄”,暗示了历史上那些以文才勇气崭露头角的英雄。而“却把文辞事邺宫”则体现了吴融对文人地位的思考,邺宫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接下来的“纵道笔端由我得”暗示诗人自身在文艺上有所成就,然而“九泉何面见袁公”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困惑和无奈,仿佛在说即使有了成就,也难以在历史的舞台上与伟人袁绍平起平坐。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之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自我价值的怀疑,展现了吴融作为诗人的深刻内涵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冀州飞檄傲英雄:描述冀州地区的英雄豪杰,以飞檄传递他们的伟业。
    2. 却把文辞事邺宫:对比之下,文人则选择寄情于邺宫,表达对文辞的追求。
    3. 纵道笔端由我得:即使在写作上有所成就,暗示诗人自信的同时也带有自谦。
    4. 九泉何面见袁公:强调即使取得成就,仍感到与历史伟人之间的差距。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英雄与文人的对比,突显诗人的内心挣扎。
    • 拟人:赋予“九泉”以情感,象征着对历史的敬畏。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自我怀疑,表达了对文人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冀州与邺宫:象征着英雄与文人的两种理想追求。
  • 飞檄:象征着迅速传递的荣誉与成就。
  • 袁公:作为历史人物的象征,代表着伟大的成就与永恒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冀州飞檄”中的“飞檄”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
    • B. 战争
    • C. 诗歌
    • D. 文书
    • 答案:D
  2. 诗中提到的袁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袁绍
    • C. 刘备
    • D. 孙权
    •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对现实的逃避
    • B. 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自我价值的怀疑
    • C. 对未来的向往
    • D. 对爱情的追求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滕王阁序》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吴融的《陈琳墓》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在表现历史人物的崇敬与自我反思上有相似之处,但王勃更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而吴融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与自我怀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紫微 啄木二首 牡丹 雨还 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 记春水多红雀传云自新罗而至道损得之请余赋 淮阴侯庙 泊昭亭山下得亭字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事不糊涂 手脚干净 见开头的成语 美女破舌 飞字旁的字 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畏日 摇相应和 馂羞 氓獠户歌 鬥字旁的字 言不谙典 牛字旁的字 设诡 应规蹈矩 鹿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