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09
冀州飞檄傲英雄,却把文辞事邺宫。
纵道笔端由我得,九泉何面见袁公。
在冀州发出飞檄,恣意展现雄才大略,却把文采词藻寄托于邺宫。
即使我在笔端得到了这些成就,九泉之下又如何能面见袁公呢?
作者介绍:吴融,字子美,唐代诗人,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常表现出豪放与深沉的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其个人经历与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吴融的游历或政治经历中,表达他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以及对个人成就的反思,尤其是对文人的自我怀疑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自身成就的质疑。开篇提到“冀州飞檄”,暗示了历史上那些以文才勇气崭露头角的英雄。而“却把文辞事邺宫”则体现了吴融对文人地位的思考,邺宫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接下来的“纵道笔端由我得”暗示诗人自身在文艺上有所成就,然而“九泉何面见袁公”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困惑和无奈,仿佛在说即使有了成就,也难以在历史的舞台上与伟人袁绍平起平坐。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之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自我价值的怀疑,展现了吴融作为诗人的深刻内涵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自我怀疑,表达了对文人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冀州飞檄”中的“飞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袁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