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6: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6:19:23
寄晁载之兄弟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人言婚宦情欲本,我始求脱君已半。
孰知一世如一梦,在梦而觉宁待旦。
寒檐冻雨作秋声,冷屋风灯挑不明。
樽前已作十年语,後会未期吾屡惊。
一闻七字心已识,钩章棘句天与力。
念子方壮我已衰,不见参天二千尺。
季也亦有诗百篇,叔子拟度骅骝前。
端能过我三冬学,可复参侬一味禅。
人们说婚姻与官场的情欲本是相连的,而我却是想要摆脱这种束缚,已经有一半的努力。谁知这一生就像一场梦,在梦中醒来又何必等到天亮。寒冷的檐下,冻雨发出秋天的声音,寒冷的屋子里,风吹灯光摇曳不明。我在酒杯前已经说了十年的话,未来再相聚的时刻我却常常感到惊讶。听到那七个字,心中早已明白,诗中的字句是上天赐予的力量。想到你壮年正盛,而我已经衰老,未见那高耸入云的两千尺。季子也有百篇诗作,叔子也准备超越骅骝(快速奔跑的马)。你们能超过我三冬的学问,是否还能一起探讨那种纯粹的禅意呢?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字惟白,号渔隐,福建人。他的诗风独特,常以清新、自然著称。其诗多反映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友谊以及对学问的感慨。在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压力中,诗人试图寻找一种超脱与宁静。
《寄晁载之兄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对婚姻、官场、友谊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内心追求的坚持。开篇即以对婚姻与官场情欲的质疑,表现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接下来的“人生如梦”的比喻,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性揭示得淋漓尽致。
寒冷的环境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形成了与酒杯前的交谈形成鲜明对比。十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未来再相聚的无常感让人感到惆怅。此外,诗中提到的“七字心已识”,暗示着对某种真理的领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对友人的期望和自我反省结束,强调了即使年华已逝,学习和探讨的精神依然存在。这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反思、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学问的追求,展现了在世俗纷扰中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字”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姓名
B) 诗中的名句
C) 朋友的名字
D) 生活中的哲理
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期待
B) 无所谓
C) 担心
D) 不在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寄晁载之兄弟》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对世俗的反思,但陶渊明更强调对自然的向往,而陈师道则在反思中夹杂着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无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