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0:03
飞锡下崆山兇,清高世少双。
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
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
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位高僧从崆山出发,前往人迹罕至之地,世上清高的人少有伴侣。冬天的寒冷像是正在筛雪,您要去的地方又在何处呢?火光围绕着赤乌山,云雾弥漫在白蚌江上。路过的人们争相认出他,徒然仰望他的鬓发与眉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以写诗、作词、禅宗思想而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有禅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高僧出行的描述,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送庐山衲僧》这首诗中,贯休通过描绘一位高僧的旅途,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钦佩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诗的开头“飞锡下崆山兇”就营造出一种清高孤独的氛围,崆山作为道教名山,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飞锡则暗示着僧人离去的决心与不羁。接下来的“清高世少双”,进一步强调了高僧的孤独与稀有,似乎在感叹这个世界上真正高洁的人寥寥无几。
“冻天方筛雪”一句,描绘了寒冷的冬季,雪花飘落如筛,寒意逼人,寓意着高僧的旅途虽艰难,但他仍然要追求心中的理想。接下来的“别我去何邦”,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未知的惆怅与思索。这种不确定性正如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最后两句“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描绘了路人对高僧的尊敬与仰慕,却又显得无奈。人们虽然识得高僧,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内心的追求和孤独。这种情感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形成一种对高洁人格的礼赞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的孤独旅途,探讨了高洁人格的稀缺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人生的艰难与对超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僧是从哪里出发的?
A. 赤乌山
B. 崆山
C. 白蚌江
D. 无锡
诗中“清高世少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失落
D. 兴奋
“冻天方筛雪”中“方筛雪”的意思是什么?
A. 雪花飘落如筛子
B. 雪花堆积
C. 冰雪覆盖
D. 雪花消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