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庐山衲僧》

时间: 2025-04-26 04:00:03

诗句

飞锡下崆山兇,清高世少双。

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

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

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0:03

原文展示

飞锡下崆山兇,清高世少双。
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
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
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位高僧从崆山出发,前往人迹罕至之地,世上清高的人少有伴侣。冬天的寒冷像是正在筛雪,您要去的地方又在何处呢?火光围绕着赤乌山,云雾弥漫在白蚌江上。路过的人们争相认出他,徒然仰望他的鬓发与眉目。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锡:指高僧手里的锡杖,象征着他即将开始的旅程。
  • 崆山:崆山是道教名山,象征着高洁与孤独。
  • 清高:指品格高尚,超脱于世俗。
  • 冻天:寒冷的天气。
  • 筛雪:形容雪花如筛子般飘落,描绘出寒冷的冬天。
  • 赤乌亥:赤乌指赤乌山,亥是地支之一,常用于指代时辰或方位。
  • 白蚌江:白蚌江是地名,象征着自然风光的优美。
  • 空仰:徒然仰望,表示一种无奈的崇敬。

典故解析

  • 崆山:与道教有关,代表清静与高远。
  • 赤乌:古代天文名词,常被用作诗词中的意象,具有神秘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以写诗、作词、禅宗思想而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有禅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高僧出行的描述,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在《送庐山衲僧》这首诗中,贯休通过描绘一位高僧的旅途,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钦佩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诗的开头“飞锡下崆山兇”就营造出一种清高孤独的氛围,崆山作为道教名山,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飞锡则暗示着僧人离去的决心与不羁。接下来的“清高世少双”,进一步强调了高僧的孤独与稀有,似乎在感叹这个世界上真正高洁的人寥寥无几。

“冻天方筛雪”一句,描绘了寒冷的冬季,雪花飘落如筛,寒意逼人,寓意着高僧的旅途虽艰难,但他仍然要追求心中的理想。接下来的“别我去何邦”,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未知的惆怅与思索。这种不确定性正如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最后两句“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描绘了路人对高僧的尊敬与仰慕,却又显得无奈。人们虽然识得高僧,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内心的追求和孤独。这种情感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形成一种对高洁人格的礼赞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锡下崆山兇:高僧携带锡杖,从崆山出发,暗示其非凡的身份与使命。
  • 清高世少双:世上真正清高的人少之又少,强调孤独。
  • 冻天方筛雪:冬天的寒冷如同筛雪,象征着艰难的旅程。
  • 别我去何邦:对未来去向的疑惑,表现了对未知的思考。
  • 烧绕赤乌亥:火光映衬下的赤乌山,增添了神秘感。
  • 云漫白蚌江:自然景观美丽而悠远,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
  • 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路人对高僧的仰慕与无奈,表现了对高洁人格的敬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冬天的景象比喻为筛雪,形象生动。
  • 拟人:将雪花赋予了如筛子般的动作,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的孤独旅途,探讨了高洁人格的稀缺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人生的艰难与对超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崆山:象征高洁与孤独。
  • 飞锡:代表高僧的身份与使命。
  • :象征寒冷与艰难的旅途。
  • 赤乌亥:神秘的自然景观,增添诗的深远感。
  • 白蚌江: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僧是从哪里出发的? A. 赤乌山
    B. 崆山
    C. 白蚌江
    D. 无锡

  2. 诗中“清高世少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失落
    D. 兴奋

  3. “冻天方筛雪”中“方筛雪”的意思是什么? A. 雪花飘落如筛子
    B. 雪花堆积
    C. 冰雪覆盖
    D. 雪花消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庐山绝顶》by 王维: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送友人》by 李白: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感,体现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贯休的《送庐山衲僧》与王维的《庐山谣》都表达了对庐山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贯休的诗更加侧重于高僧的孤独与超脱,而王维则更多地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生哲学的融合,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

相关查询

出塞曲 出塞杂咏用上平声韵 其二 出塞曲三首 其二 出塞杂咏用上平声韵 其十二 出塞杂咏用上平声韵 其十五 出塞 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 其一 出塞 出塞曲 出塞曲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尣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枝分叶散 一递一口 走之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至死不屈 畎壑 以心问心 忧怜 艺高人胆大 金市 就手 直梦 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