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2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28:48
清秋绝顶竹房开,
松鹤何年去不回。
惟有前峰明月在,
夜深犹过半江来。
在清秋的绝顶之处,竹屋敞开,
不知松树和仙鹤何年才能再回来。
唯有前面的山峰上,明亮的月光依然存在,
夜深时,月光仍然洒落在过半的江面上。
作者介绍:任翻,唐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较少。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与人生哲理,常展现隐居之乐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山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松鹤等隐逸生活的向往。
《三游巾子山寺感述》表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清秋绝顶竹房开”勾勒出一幅清静的山居图,竹屋的敞开象征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向往,表现出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而“松鹤何年去不回”则引发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感慨那些曾经拥有的宁静和美好已难以重现。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前峰明月”,月亮的存在带给人一种永恒的感觉,尽管人事易变,但自然的美景却依然存在。最后一句“夜深犹过半江来”则描绘了一幅月光洒落江面的静谧夜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传递出一种清幽、沉静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哲理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竹房”主要象征什么?
“松鹤”在诗中主要寓意是什么?
诗中的“明月”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