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09:16
原文展示:
别聰道人归缙云 杨亿 〔宋代〕 二年假守栝苍城,郡榻唯师即送迎。 擣药几怜春漏永,调琴长待夜蟾生。 心猿已伏都无念,海鸟相逢自不惊。 送别秋郊岂成恨,白云青嶂是归程。
白话文翻译:
在栝苍城担任了两年的代理太守,每当有师父来访,我都会亲自迎接和送别。 在春天长夜中,我常常怜惜地看着药杵捣药,等待着夜月升起时调琴。 心中的杂念已经平息,不再有任何思绪,就像海鸟相遇时自然不会惊慌。 在秋天的郊外送别,怎会有遗憾呢?因为我知道,白云缭绕的青山就是你的归途。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刘筠、钱惟演等并称“西昆体”诗人。他的诗风典雅华丽,讲究对仗和用典,作品多反映官场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在担任代理太守期间,送别一位名叫聰道人的僧人归隐缙云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人的敬重和送别时的深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道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擣药几怜春漏永,调琴长待夜蟾生”一句,既描绘了春天的长夜,又暗含了诗人对道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而“心猿已伏都无念,海鸟相逢自不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道人心态的赞赏。最后两句“送别秋郊岂成恨,白云青嶂是归程”,以白云青嶂象征道人的归隐之地,表达了诗人对道人归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道人的送别,表达了对道人的敬重和深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心猿已伏都无念”中的“心猿”比喻什么? A. 心境不宁 B. 心境平和 C. 心境超脱 D. 心境纷扰 答案:D
诗中“海鸟相逢自不惊”出自哪个典故? A. 《庄子·逍遥游》 B. 《庄子·齐物论》 C. 《庄子·养生主》 D. 《庄子·人间世》 答案:A
诗中“白云青嶂是归程”中的“白云青嶂”象征什么? A. 归隐之地 B. 官场生活 C. 世俗纷扰 D. 繁华都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