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2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20:45
原文展示:
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
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
白话文翻译:
一生虽然明白理义,但远离时刻仍感到悲伤。
白发无处修饰,青松也有老去的时刻。
黄昏的烟雾传来戍楼的信号,寒冷的日子在沙地上慢慢垂下。
如果是去往长安,何必担心未来的约定。
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明显涉及特定典故,但“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归宿和美好的未来。诗中提到的“戍”与“寒日”则勾勒出一种边境的孤寂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边庭送别的场景常见于边塞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在朋友或战友即将远行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期盼。
诗歌鉴赏:
《边庭送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友人分别的深切感受。开篇“虽达理”的情感基调奠定了整首诗的沉重与悲伤,尽管人生明白道理,但面对离别,内心的痛苦依然无法避免。接下来的“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则通过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白发象征着衰老,青松则象征着坚韧与不屈,二者结合,更加突显了离别的沉重。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景象,黄昏的烟雾升起,寒冷的日子让人感到萧瑟,远离家乡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一句“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则带有一丝希望,长安作为理想的归宿,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未来的期待,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坚韧与长寿
C. 美丽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人生的思考
B. 友情的欢乐
C. 自然的美丽
“白发无修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