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因凤赞皇平泉草木记有感》

时间: 2025-07-31 23:35:07

诗句

平泉草木频移主,西雒园池几换人。

但把风花观世界,莫将金石认吾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23:35:07

原文展示

平泉草木频移主,
西雒园池几换人。
但把风花观世界,
莫将金石认吾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变化中的主宰与人事的更替。平泉的草木频繁更换主人,西雒的园池几次更换主人。但我们只需在风花雪月中观赏这个世界,不要把金石当作自己的真实存在。

注释

  1. 平泉:地名,指自然环境中的草木。
  2. 草木:比喻自然界的植物。
  3. 频移主:频繁更换主人,暗指世事无常。
  4. 西雒:可能是指某个园林地名。
  5. 园池:园林中的水池,象征着人间的游乐场所。
  6. 风花:指自然景色,寓意美好的事物。
  7. 金石:指坚固的东西,象征人的身份和物质财富。
  8. 认吾身:认同自己的存在。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风花”,可以与古代文人描绘的春花秋月相联系,是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比自然变化与人事更替,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强调内心的自由与对外界的淡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公权,号若水,南宋时期的诗人。姜特立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物质的淡泊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哲学思考的深度。开头两句“平泉草木频移主,西雒园池几换人”,通过草木与园池的变化,隐喻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变迁。诗人用“风花”象征自然美好,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莫将金石认吾身”则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思,强调内心的真实与自由,暗示人不应将自身的价值与财富挂钩。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突显了人应当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泉草木频移主:这里的“草木”象征自然的生生不息,而“频移主”则暗示着世事的无常。
  2. 西雒园池几换人:园池的主人不断更替,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变化与不稳定。
  3. 但把风花观世界:诗人提倡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大自然,融入其中。
  4. 莫将金石认吾身:用金石比喻物质,警示人们不要将自身的价值与物质财富相等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频移主”和“换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草木、园池、风花等意象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变化。
  • 象征:金石象征物质,风花象征精神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强调在变换的世事中,保持对自然的欣赏与对内心真实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草木:象征生命的变化与轮回,反映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
  • 园池:代表人世间的聚会与交往,显示关系的复杂性。
  • 风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向往,传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金石:象征物质的牢固与人对物质的执着,警示人们对真实自我的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平泉草木频移主”中的“频移主”指的是什么?
    A. 草木生长
    B. 主人更换
    C. 物质财富

  2.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内心自由与对变化的反思
    C. 描述自然景色

  3. “莫将金石认吾身”中“金石”象征什么?
    A. 心灵
    B. 物质财富
    C. 自然景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
  • 《静夜思》(李白):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姜特立的这首诗更关注自然变化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查询

鹧鸪天四首 其四 鹧鸪天 西楼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一 鹧鸪天 鹧鸪天 其八 鹧鸪天十九首 其五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井井有序 鱼水之欢 方字旁的字 遐尔闻名 血沥沥 贤结尾的成语 七科适 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工食 秃宝盖的字 量出为入 血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察听 采字旁的字 奁赠 吉日良辰 包含奔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