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4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2:06
锄颣除荒政若神,
俗安民靖绝纷纭。
清宵不见犬吠盗,
绿野更无羊败群。
这首诗描绘了治理荒政的高效与安宁的社会景象。诗人借用“锄颣”这一形象,表达了治理荒政的高明与如神一般的能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民众之间没有纷争。在宁静的夜晚,连犬吠和盗贼的身影都不见,广阔的田野上也没有羊群失散的情况,表现出一幅安定祥和的景象。
姜特立,字德明,号静庵,宋代诗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致力于社会治理和诗词创作,作品大多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诗作于姜特立担任地方官时,正值社会动荡和百姓困苦之际。诗人对当时的治乱状况感慨,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理想的社会图景,表现了诗人对良好政治的向往。诗中“锄颣”一词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治理荒政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接下来的“俗安民靖绝纷纭”则进一步强化了治理的效果,传达出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在宁静的夜晚,诗人描绘出“清宵不见犬吠盗”的宁静,展现出一种理想中的治安状态,令人向往。最后一句“绿野更无羊败群”不仅描绘了田野的美丽景象,也隐喻着社会的安定与秩序。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治理与荒政、安宁与混乱。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现实的对照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强调了良好的政治治理能够带来和平与安宁。这种理想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诗中“锄颣”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清宵”是指什么状态?
整首诗强调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