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4: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4:22:43
原文展示:
洛阳道二首 其二 江总 〔南北朝〕
小平路四达,长楸听五钟。 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弦歌声不息,环佩响相从。 花障荡舟笑,日映下山逢。
白话文翻译:
小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长长的楸树下听着五声钟响。 玉制的符节迎接司隶,锦绣的车子回到濯龙池。 弦歌之声不绝于耳,环佩之声相随而行。 花障间荡舟欢笑,阳光映照下山间相遇。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诗人,历仕梁、陈、隋三朝。他的诗风清丽,多写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此诗描绘了洛阳道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洛阳作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道路四通八达,宫廷生活繁华,诗人通过描绘洛阳道的景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安定和繁荣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阳道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繁荣。诗中“小平路四达”和“长楸听五钟”描绘了道路的平坦和宫廷的庄严,而“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则展现了官员的威严和宫廷的华丽。后两句“弦歌声不息,环佩响相从”和“花障荡舟笑,日映下山逢”则通过音乐和欢笑声,以及阳光和花障的意象,传达了宫廷生活的欢乐和自然景色的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宫廷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道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安定和繁荣的赞美,展现了宫廷生活的欢乐和自然景色的美好。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长楸听五钟”中的“五钟”指的是什么? A. 五种钟声 B. 五种乐器 C. 五种钟表 答案:A
诗中“玉节迎司隶”中的“司隶”是什么意思? A. 官员 B. 士兵 C. 警察 答案:A
诗中“锦车归濯龙”中的“濯龙”是什么地方? A. 宫廷 B. 园林 C. 市场 答案:B
诗中“弦歌声不息”中的“弦歌”指的是什么? A. 音乐 B. 歌声 C. 音乐和歌声 答案:C
诗中“花障荡舟笑”中的“花障”是什么? A. 花墙 B. 花船 C. 花装饰的屏障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