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时间: 2025-07-27 10:03:58

诗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 一作:溪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03:58

原文展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在树枝上,惊起了几只喜鹊,
清风徐来,在半夜时分,蝉鸣阵阵。
在稻花的香气中,大家谈论着丰收的好年景,
听着田间蛙声一片,响彻四方。
星星在天边闪烁,
前方山上飘来细细的雨点。
旧日的茅草屋在社林边,
我转过小路,忽然看见了溪边的桥。

注释:

  •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
  • 别枝:树枝旁边。
  • 惊鹊:惊动了喜鹊。
  • 清风:凉爽的风。
  • 鸣蝉:蝉在鸣叫。
  • 稻花香:稻花的香味。
  • 丰年:丰收的年份。
  • 蛙声一片:田野中蛙声不断。
  • 七八个星天外:天边的几颗星星。
  • 两三点雨山前:前方山上飘落的几滴雨。
  • 茅店:茅草屋,简陋的旅馆。
  • 社林:乡村的神社旁边的树林。
  • 溪桥:小溪上的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自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豪放派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壮志豪情,常以历史、风景为背景,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游历之际,夜行黄沙道中,正值丰收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年景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词作,辛弃疾在这首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开头两句描绘了明月高挂,清风徐来的夜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丰收的主题,稻花的香气和蛙声交织在一起,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希望。

词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绘了夜空中的星星和远处的细雨,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美感。而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乡村的茅草屋,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这种从自然到人文的转化,让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整首词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状态,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是一篇典型的田园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别枝惊鹊:描绘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树枝上,惊起了栖息的喜鹊,表现出宁静的夜晚被打破的瞬间。
  •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时分,清风徐来,蝉鸣声不断,增添了夜的生机。
  •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稻花的香气中,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好年景,表现出农人对丰收的期待。
  • 听取蛙声一片:田间的蛙声如潮,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丰盈。
  • 七八个星天外:描绘夜空中的星星,给人以遥远而宁静的感觉。
  • 两三点雨山前:前方山上飘落的细雨,增添了一丝朦胧之美。
  • 旧时茅店社林边:回忆起旧时的茅草屋,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 路转溪桥忽见:转过小路,突然看到溪边的小桥,增添了意外的惊喜和温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月、清风、蛙声等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宁静与丰收。
  • 拟人:让自然界的元素如喜鹊、蝉、蛙等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整首词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词句更加工整、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丰年美好景象的向往与赞美。通过夜晚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富饶的生活状态,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清明、宁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 喜鹊:代表着生机与欢快,暗示着自然的和谐美。
  • 稻花香:象征着丰收与希望,体现了农人的辛勤与期待。
  • 蛙声:象征着乡村生活的生动与活力,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溪桥:代表着乡愁与归属感,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月别枝惊鹊”中“惊鹊”指的是什么? A. 受惊的鸟
    B. 受惊的动物
    C. 受惊的人

  2. 诗中提到的“稻花香”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气息
    B. 丰收的喜悦
    C. 春天的花香

  3. 诗的最后一句“路转溪桥忽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喜与怀念
    B. 失落与孤独
    C. 急促与烦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陆游的作品都富有乡愁情怀,但辛弃疾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的细腻与丰收的喜悦,而陆游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奉和御製读前汉书 奉和御製读晋书 奉和御製读后周书 奉和御製读后周书 奉和御製读后周书 奉和御製读后魏书 奉和御製读后魏书 奉和御製读后汉书诗 奉和御製读陈书 奉和御製读陈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聿字旁的字 试秩 虚号 攴字旁的字 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皓白 能个 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破镜重归 投签 雅量高致 工字旁的字 寸开头的成语 卓尔不群 山字旁的字 富在知足 奉辞伐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