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55
水调歌头·轻露沦残暑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轻露沦残暑,蟾影插高寒。
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
九帙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
梧竹拥檀栾。
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
锦边城,云间戌,雪中山。
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
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
家国两平安。
又恐玉川子,茗碗送飞翰。
轻薄的露水落在残暑之中,月亮的影子映照在寒冷的高空。
团团的云彩就像是前夕的情景,带着它去老莱的画中观看。
九个卷帙的书籍早已展开,六个甲子的光阴又迎来了新生儿的替换,
梧桐与竹子环绕着檀木与栾树。
将这片小小的心境,化作万缕云烟。
锦绣的边城,云雾中的戍楼,雪覆盖的山峦。
风流的老监在这里,忧虑着宽容的姿态。
天上美丽的脸庞在微笑,堂上的人像喝了酒一样红润,
家国两全其美,皆平安无事。
又担心玉川子,他的茶碗里送来飞舞的翰墨。
魏了翁(约1220—1299),字叔华,号平山,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以词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家国情怀的思考。
《水调歌头·轻露沦残暑》创作于宋代,正值战乱与动荡时期,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家国安宁的思考。
这首《水调歌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家国安宁的向往。开头的“轻露沦残暑”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露水的清凉与残暑的余热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节的交替与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蟾影插高寒”则将情景推向高处,月亮映照下的寒冷夜空,给人以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层层深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家国两平安”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最后两句则把思绪引向更深远的哲理,隐喻文人对未来的忧虑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象征等。例如:“轻露”与“残暑”形成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团团”与“持向”则通过动作与状态的对比,体现情感的复杂性。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家国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的尊重。
诗中“轻露”指的是什么现象?
“家国两平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老莱”是谁?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能理解《水调歌头·轻露沦残暑》的诗意,还能在背景、解析和学习测试等多方面深入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