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3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30:59
正坐羁愁不自聊,
远烦舟楫暮相邀。
江悬落日犹三尺,
风折垂阳定几条。
流水入花村杳杳,
幽人对酒屋翛翛。
此乡不得君同客,
应是春来更寂寥。
我正坐在这里,愁苦难以自已,远方的舟船在黄昏时分来邀请我。江面悬挂的落日还在三尺高处,微风吹动着垂柳,似乎有几条在摇曳。流水流入花香四溢的村庄,远处幽静的人对酒而坐,悠然自得。此地不能与你共饮,想必春天来临时会更加孤寂。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4年),字士英,号阮亭,明代诗人,江西吉安人。他以其清丽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常体现出深厚的情感。
《丁校书见招晚酌》创作于高启晚年的某个春季,诗人因应友人邀请而作,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高启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想法,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幽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开头两句“正坐羁愁不自聊,远烦舟楫暮相邀”揭示了诗人因羁绊于某种非自由状态而感到忧愁,同时又有友人的邀请,形成了内心的矛盾。
接下来的描写中,落日和垂柳的意象不仅营造了优美的自然景观,更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特别是“江悬落日犹三尺”,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色,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流水入花村杳杳”及“幽人对酒屋翛翛”则引入了诗人的遐思,牛头不对马嘴的场景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此乡不得君同客,应是春来更寂寥”更是将孤独感推至高潮,表明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渴望与对未来孤独时光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高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感慨,体现了高启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无奈。
高启的《丁校书见招晚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兴奋
诗中提到的“远烦舟楫”指的是:
A. 船只的邀请
B. 诗人的烦恼
C. 朋友的到来
D. 自然的景色
诗的最后一句“应是春来更寂寥”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期待与朋友相聚
B. 对孤独的无奈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孤独感,王维在描绘月夜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二者在情感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以上为《丁校书见招晚酌》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