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长洲周丞升吴县令》

时间: 2025-05-22 22:51:01

诗句

青山隔苑桥,改邑去非遥。

官食新添俸,民传旧布条。

稻花迎午放,荷叶待秋凋。

寂寞长洲路,空闻五瑀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22:51:01

原文展示:

送长洲周丞升吴县令
作者: 高启 〔明代〕

青山隔苑桥,
改邑去非遥。
官食新添俸,
民传旧布条。
稻花迎午放,
荷叶待秋凋。
寂寞长洲路,
空闻五瑀谣。

白话文翻译:

青山隔着园中的桥,
迁移的城市并不遥远。
官员的俸禄新增加,
百姓却依旧传着旧布条。
稻花在正午时分绽放,
荷叶则在秋天来临时枯萎。
孤寂的长洲之路,
只听见空荡荡的五瑀谣。

注释:

  • 青山: 指远处的山,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宁静。
  • 苑桥: 指园中的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结合。
  • 改邑: 改变居住的地方。
  • 非遥: 不远,表示距离的近。
  • 官食: 官员的俸禄。
  • 新添俸: 新增加的薪水。
  • 旧布条: 指旧的收入或经济状况,暗示民生困苦。
  • 稻花迎午放: 描述稻花在阳光下盛开的情景。
  • 荷叶待秋凋: 荷叶在秋天即将枯萎,暗示时光的流逝。
  • 长洲路: 指长洲的道路,象征着孤独的旅程。
  • 五瑀谣: 一种音乐或歌谣,可能是指地方的民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4),字景仁,号山人,明代初期诗人,江苏人,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意境深远著称。高启的诗词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启送别友人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间百态相结合,表现出对官场的批判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歌鉴赏:

《送长洲周丞升吴县令》是高启的一首别离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情。诗的开篇通过“青山隔苑桥”引入了自然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营造出送别的情感基调。诗中“改邑去非遥”一句,写出了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景,虽不是很远,却让人感到依依不舍。

接下来的“官食新添俸,民传旧布条”彰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敏锐观察,官员的俸禄增加与民众的艰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这种对比不仅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也隐含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民生的关怀。

“稻花迎午放,荷叶待秋凋”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时间的流逝,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寂寞长洲路,空闻五瑀谣”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虽有美好歌谣相伴,但终究是空洞的感叹。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人情世故,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山隔苑桥: 描绘了自然风光,青山与园中的桥相隔,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2. 改邑去非遥: 说明友人即将离去,虽然距离不远,却令人感到难舍。
  3. 官食新添俸: 官员的收入增加,反映出官场的富裕。
  4. 民传旧布条: 百姓依旧生活困苦,形成鲜明的对比。
  5. 稻花迎午放: 正午的稻花绽放,展现了生机与美好。
  6. 荷叶待秋凋: 荷叶在秋天即将凋谢,寓意着时间的流逝。
  7. 寂寞长洲路: 长洲的道路显得孤寂,暗示着离别后的寂静。
  8. 空闻五瑀谣: 只听见空泛的歌谣,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官食新添俸,民传旧布条”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意象: 自然意象如“青山”“稻花”“荷叶”等,丰富了诗的内涵。
  • 比喻: “五瑀谣”象征着离别后的空虚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社会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 象征宁静与自然。
  • 苑桥: 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
  • 稻花: 生命的象征,象征着希望与繁荣。
  • 荷叶: 生命的轮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长洲路: 孤独的旅程,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官食”是什么意思?
    a) 官员的俸禄
    b) 官员的饮食
    c) 官员的居所

  2. 填空题: 诗中“稻花迎午放,荷叶待秋__。”

  3. 判断题: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与友人的离去没有关系。
    对 / 错

答案:

  1. a) 官员的俸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送友人》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长洲周丞升吴县令》与高启的其他作品相比,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高启诗文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不欺斋 病起写怀 病后 半山寺 跋钟山赋二首 岸帻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二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一 一剪梅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刀旁的字 禾木旁的字有哪些?带禾木旁的汉字大全 未极 足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足的汉字大全 道而不径 挥戈反日 面字旁的字 人字部首的字有哪些字 含浑 老字二怎么写?老字二的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_汉字笔顺学习 浑浑沉沉 又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街结尾的成语 对证下药 诞谩不经 查控 当耳边风 居不择邻 空字的拼音详解_空字的正确拼音写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