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5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57:02
宿蟾公房
作者: 高启 〔明代〕
一禽不鸣深树烟,
明月下照高僧禅。
独开西阁咏清夜,
秋河欲堕山苍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深林中没有鸟鸣,烟雾缭绕。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僧在禅房中静坐修行。我在西阁独自吟咏清夜,秋天的河水似乎要倾泻下山,显得苍茫无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高僧”与“禅”反映了当时明代社会对佛教的重视,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明悟,作者通过描写高僧的状态,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作者介绍:
高启(1487年-1535年),字太华,号静庵,浙江绍兴人,明代诗人,与徐祯卿、李贽并称,致力于诗歌创作,被誉为“明诗三大家”之一。其诗风清新秀丽,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启晚年,反映了他在静谧的夜晚对自然的沉思,以及对内心修行的追求。诗中描绘的环境与情景,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宿蟾公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夜晚场景。首句“一禽不鸣深树烟”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夜晚的寂静,深林中的鸟儿不再鸣叫,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明月下照高僧禅”,月光洒在高僧的禅房,暗示着清净与内省的状态,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独开西阁咏清夜,秋河欲堕山苍然”则将诗人自身的情感引入其中。诗人在西阁中独自吟咏,展现了他对这清冷夜晚的感悟,而“秋河欲堕”则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仿佛秋天的河水将要倾泻而下,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循环。
整首诗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高启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深邃的境界,令人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夜晚与诗人的内心修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高启追求宁静与超然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明月”象征着什么?
A. 暴风雨
B. 清净与智慧
C. 战争
“秋河欲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苍茫与无常
C. 恐惧
诗中的高僧主要代表什么?
A. 世俗的繁华
B. 内心的安宁与修行
C. 旅行的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