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8:55
不画乘鸾女,应怜素质新。
霜机惊落早,风麈尚挥频。
席上曾歌怨,窗间或掩颦。
何如为君子,远路障埃尘。
这扇扇子不像画中的乘鸾女,应该更让人怜惜的是它那素雅的质地。霜降的季节让它显得格外珍贵,微风中轻轻摇动着。席间曾有人唱歌诉怨,窗前也偶尔掩面愁眉。比起这些,倒不如为你这位君子,远行时不被尘埃所困扰。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乘鸾女”这一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常出现,象征着理想中的女性美。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扇子的素雅和珍贵,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作者介绍: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6年),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他的诗多为咏物抒情,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启与友人周复秀才别离之际,借扇子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此时正值明代初期,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诗人以诗寄情,反映出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情感与思考。
《送周复秀才赋行李中一物得纨扇》是一首以扇子为媒介,表达友情与美好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扇子的细致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美学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乘鸾女”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然而更让人怜惜的是这扇扇子,它的“素质新”展现了简约而不失优雅的风格,这与当时浮华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霜机惊落早,风麈尚挥频”的描写,诗人把扇子与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增强了扇子的诗意。
诗中“席上曾歌怨,窗间或掩颦”反映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常有的复杂情感,既有欢笑也有忧伤,表现出人情世故的无奈。而结尾的“何如为君子,远路障埃尘”更是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远行路上不被世俗的尘埃所困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扇子的描绘,传达了对美的向往与对友人的祝福,表现出高启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友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不画乘鸾女,应怜素质新:这句强调了扇子的质朴与美,虽然没有描绘华丽的女子,但其简单的美更值得怜惜。
霜机惊落早,风麈尚挥频:描写秋天的景象,秋霜早降,扇子在微风中摇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珍贵的瞬间。
席上曾歌怨,窗间或掩颦:描绘人们在聚会中唱歌时的复杂情绪,既有欢愉也有怨恨,窗前的掩面则增添了几分愁苦。
何如为君子,远路障埃尘: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旅途中不受世俗的困扰,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扇子的细腻描写,表现了对传统美的珍视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强调了在纷繁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乘鸾女”意指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一种神话生物
C. 画中的人物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席上曾歌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复杂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送周复秀才赋行李中一物得纨扇》的详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