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2:58
舟行晚过张林
望山几欲去寻幽,此日虽来不暇游。
一棹黄昏过山下,疏灯络纬满林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划船经过张林的情景。虽然心中渴望寻求山中的幽静,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并没有时间去游玩。只是在黄昏时分,划着小船经过山下,看到稀疏的灯光与秋天的蛐蛐声,充满了林间的秋意。
高启(公元1487年-公元1539年),字季和,号浚泉,明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高启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此诗作于高启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索与自然的亲近。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舟行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他在繁忙生活中的孤独与宁静。
《舟行晚过张林》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诗人在黄昏时划船经过张林,虽然内心渴望寻幽访古,但生活的忙碌却让他无法停留。诗的开头“望山几欲去寻幽”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然而,现实的无奈在“此日虽来不暇游”中展现出来,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叹,也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随着一棹轻舟的划动,诗人描绘了黄昏的景象,稀疏的灯光和秋虫的鸣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诗的最后一句“疏灯络纬满林秋”更是将这一氛围推向高潮,稀疏的灯光和虫鸣声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秋季的感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高启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充满对生活的哲思,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反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繁忙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对人生短暂与时光流逝的感悟。
诗中“望山几欲去寻幽”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此日虽来不暇游”中的“此日”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络纬”指的是什么?
高启《舟行晚过张林》与李白《夜泊牛津》对比
两首诗都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但高启的作品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与生命的哲思,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气势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