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4:11
题毕少董翻经图
作者:范成大 〔宋代〕
绛帐胡沙暗,青编古意深。
谁知洛下咏,中有越人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在绛红色的帐篷内,昏暗的光线映照着胡沙的装饰,青色的书卷中蕴藏着深厚的古老意蕴。谁能想到,在洛阳下的吟唱声中,竟然有越地的歌声传出呢?
作者介绍:范成大,宋代诗人,字君实,号石湖居士,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交织,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既关注传统文化,又思考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影响。
《题毕少董翻经图》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书卷世界。诗的开头两句,通过绛帐和胡沙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暗而富有古意的氛围。这里的“绛帐”与“胡沙”相结合,使人联想到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厚重。青编之书卷,承载着古老的智慧,意味着对过去的追溯与敬仰。
后两句则转向更为开阔的视野,提到“洛下咏”和“越人吟”,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对话。这不仅让人感受到洛阳作为文化中心的魅力,也隐含着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欣赏。诗中通过对比,表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与共通,透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浑然一体,既有具体的物象描写,又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范成大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视角与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古代文化的氛围,探讨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多元文化的思考与敬仰。
诗词测试:
诗中“绛帐”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帷帐
B. 绿色的书卷
C. 古老的乐器
D. 外族的风俗
“谁知洛下咏”表达了什么?
A. 洛阳的繁华
B. 对越地的赞美
C. 文化的交融
D. 对历史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越人吟”是指?
A. 洛阳的诗人
B. 越地的歌声
C. 外族的文化
D. 传统的歌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均探讨了文化与历史的关系,但范成大更强调地域文化的交融,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国破家亡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