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8:39
朔风撼天云黮黮,雪花恰似杨花糁。
凭高无以辨青红,四海九州同一览。
枯肠颇怪酒力薄,劲气著人寒惨惨。
痿痹不觉手足强,争战俄惊牙齿喊。
上天下地无痕瑕,万路千岐迷坎坎。
山林随处见梅花,汀渚殊难认芦菼。
东郭先生气宇清,南征老将颜色黪。
蒙鞍谁剥猛虎皮?
摘珠竞探骊龙颔。
黄河铁牛僵欲倒,取而啖之吾岂敢?
且将清梦托楮生,焉用栖身重毳毯?
疏狂夜起不著巾,短发正如童子髻。
开窗忽见四山入,月色烂森银菡萏。
玉台冻结花漏涩,戍鼓转更声沈沈。
此时忽想括苍翁,应是清冰生肺胆。
兴酣直上百尺楼,天上星辰必亲摹。
平女自有澄清志,要使齐民无秽埯。
杀奸除暴尽忠义,坐令豺鳄成韮醢。
夫何混杂草木中?
冰团沍合衔凄潜。
不如买却金豪曹,且置蒲萄千百坎。
君歌我和纵高情,痛扫华腴归古淡。
无知笑杀楚三闾,安用离骚寄悲感?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8:39
雪中次韵答刘提举
作者:王冕
朔风撼天云黮黮,
雪花恰似杨花糁。
凭高无以辨青红,
四海九州同一览。
枯肠颇怪酒力薄,
劲气著人寒惨惨。
痿痹不觉手足强,
争战俄惊牙齿喊。
上天下地无痕瑕,
万路千岐迷坎坎。
山林随处见梅花,
汀渚殊难认芦菼。
东郭先生气宇清,
南征老将颜色黪。
蒙鞍谁剥猛虎皮?
摘珠竞探骊龙颔。
黄河铁牛僵欲倒,
取而啖之吾岂敢?
且将清梦托楮生,
焉用栖身重毳毯?
疏狂夜起不著巾,
短发正如童子髻。
开窗忽见四山入,
月色烂森银菡萏。
玉台冻结花漏涩,
戍鼓转更声沈沈。
此时忽想括苍翁,
应是清冰生肺胆。
兴酣直上百尺楼,
天上星辰必亲摹。
平女自有澄清志,
要使齐民无秽埯。
杀奸除暴尽忠义,
坐令豺鳄成韮醢。
夫何混杂草木中?
冰团沍合衔凄潜。
不如买却金豪曹,
且置蒲萄千百坎。
君歌我和纵高情,
痛扫华腴归古淡。
无知笑杀楚三闾,
安用离骚寄悲感?
这首诗描绘了在严寒的冬季,作者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北风侵袭,天空阴沉,雪花如同杨花般飘洒。站在高处无法辨别色彩,四方皆是一片白,似乎所有的景象都被统一起来。对酒的无奈与寒冷的气息,让人感到无力。身体的无感与强烈的寒意形成对比,牙齿不自觉地打颤。无论上天下地,都没有任何瑕疵可寻,四处迷失在千差万别的道路上。山林中随处可见梅花,但在水边却难以辨认芦苇。东郭先生的气宇轩昂,南征的老将却神色黯淡。谁能剥去猛虎的皮?摘珠子又何尝不是在探求真理。黄河的铁牛似乎要倒下,难道我敢去吞噬它吗?不如把清梦寄托于纸上,何必在重厚的毯子中苟且栖息?夜间狂放不羁,不戴帽巾,短发如同小孩的发髻。打开窗户,看到山的全貌,月光照耀下的银色荷花开得灿烂。玉台上冰封的花漏发出沉重的声响,戍楼的鼓声也渐渐沉寂。此时我不禁想起了括苍的老翁,想必他在冰冷中也有着清醒的胆略。兴致勃发,直上百尺高楼,仰望星辰定会亲自描摹。平女自有清澈的志向,期望使得齐国百姓无污秽之地。杀奸除暴,尽显忠义,怎忍心让豺狼与鳄鱼为害?为何要在草木之间混杂?冰团合拢,隐含着凄凉。与其买下金子的豪华,不如种下千百颗葡萄。你我歌唱,我和着高昂的情绪,痛快地扫除华美的表象,回归古朴的淡泊。无知的人嘲笑楚国的三闾大夫,又何必用《离骚》去寄托伤感呢?
王冕(1287年-1359年),字时中,号淡甫,元代诗人、画家。王冕以诗、书、画三绝而著称,尤以山水画和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题材,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雪中次韵答刘提举》是王冕在冬季写给刘提举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在寒冷的季节里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问候。这首诗在形式上呈现了王冕的高洁志趣,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与批判,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王冕的《雪中次韵答刘提举》是一首充满冬日气息的诗作,描绘了雪中景象的同时,借此抒发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诗的开篇就以“朔风撼天云黮黮”引入,强烈的北风与暗沉的云彩形成了一个寒冷的氛围,接着“雪花恰似杨花糁”将雪花比作轻盈的杨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冬天的凄凉与美丽。
作者在诗中多次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尤其是“枯肠颇怪酒力薄,劲气著人寒惨惨”,表达了在寒冷环境中人们的孤独感与无力感。诗中通过“上天下地无痕瑕,万路千岐迷坎坎”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广袤无垠的冬日景象,诗人感到迷失与无助。
同时,诗中也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志趣,诸如“平女自有澄清志,要使齐民无秽埯”展现了王冕身为文人的责任感与担当,渴望为社会带来清明与正义。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王冕在冬日中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理想追求。在寒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感受,也关注社会的现状,体现了元代文人的高洁志趣与对理想的追求。
王冕的《雪中次韵答刘提举》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东郭先生”象征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的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