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於惠州还过高》

时间: 2025-05-11 08:36:49

诗句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

为许先师传後世,径从西海集南溟。

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

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8:36:49

原文展示:

少年能讲大乘经,法施堂中不出扃。
为许先师传後世,径从西海集南溟。
忘身直犯黄茅瘴,满意初成白塔铭。
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

白话文翻译:

年轻的时候能讲解大乘佛经,在法施堂中不曾关上门。
为了让先师的教诲传承下去,直接从西海到南海而来。
忘却自身安危,直面黄茅瘴气,终于写下白塔铭文。
把我的泪痕寄托在万里之外,遥远地知道露水滴落在涧边的松树上。

注释:

  • 大乘经:佛教经典的一种,强调众生普度、菩萨道。
  • 法施堂:供奉佛法的殿堂,象征佛教的传播与传承。
  • 先师:指诗人的宗师或高僧。
  • 黄茅瘴:指瘴气或毒气的地方,常指荆棘丛生、环境恶劣的地区。
  • 白塔铭:指为供奉高僧而刻写的铭文,象征对先师的敬重与纪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以诗词、散文、议论著称,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苏辙对祖师的追忆与敬仰之际,表达了对高僧的崇敬及对佛法的传承之心。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兴盛与文化传承的主题。

诗歌鉴赏:

《成都僧法舟为其祖师宝月求塔铭於惠州还过高》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思考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祖师的深切怀念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开篇以“少年能讲大乘经”引入,展现了年轻时对佛教经典的掌握,体现出一种热情与追求。接着提到“法施堂中不出扃”,传达出佛教教义的开放与传播,暗示了宗教的普及和对人心的关怀。接下来的“为许先师传後世”,则是对先师教诲的承诺,表现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中“忘身直犯黄茅瘴”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表现出一种追求真理、传播佛法的无畏态度。而最后两句“寄我泪痕归万里,遥知露滴涧松青”则充满了情感的寄托,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思念与感伤,形成了一个情感的闭环。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深邃,展现了苏辙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及对祖师的崇高敬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少年能讲大乘经”强调了年轻时的才华与对佛教的热爱。
    • 第二句:“法施堂中不出扃”表明佛法的开放与传播,象征着对教义的坚定信仰。
    • 第三句:“为许先师传後世”表达了对祖师教诲的承诺,传递出责任感。
    • 第四句:“径从西海集南溟”描绘了为了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险的决心。
    • 第五句:“忘身直犯黄茅瘴”展示了对自身安危的漠视,展现了无畏的精神。
    • 第六句:“满意初成白塔铭”则是对成就的自豪与对先师的敬仰。
    • 第七句:“寄我泪痕归万里”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第八句:“遥知露滴涧松青”则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内心的感伤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追求比作弘扬佛法,象征着精神的高尚。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意象:自然意象如“涧松青”,表现了诗人心境的清新与宁静。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祖师的怀念为主线,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与对精神追求的坚定,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一种严肃的宗教情怀与对师长的崇敬。

意象分析:

  • 大乘经:象征着佛教的博大精深,代表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 法施堂:象征着宗教的传播与信仰的凝聚。
  • 黄茅瘴:象征着人生路途中的艰难险阻。
  • 白塔铭:象征着对先师的追念与敬仰。
  • 涧松青:自然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新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法施堂”象征什么?

    • A. 个人的修行场所
    • B. 传授佛法的地方
    • C. 诗人的家
  2. “忘身直犯黄茅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畏惧
    • B. 无畏
    • C. 疑惑
  3. 诗的最后一句“遥知露滴涧松青”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写
    • B. 对先师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佛法的追求与传承,后者则展现了豪情壮志与对自由的渴望,两个作品在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解读
  • 《苏辙文集》:收录苏辙的作品及其评论
  • 《中国文学史》: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统梳理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祢 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偶然作六首 其三 新秦郡松树歌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 辋川集 椒园 燕支行 辋川集。孟城坳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足无措 样子货 德结尾的成语 四字头的字 堂皇冠冕 妥确 差评 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恶卒 桑枢甕牖 倒八字的字 折臂三公 山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包含尘的词语有哪些 侦察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