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2:38
苏辙的《寓居二首其一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
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
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
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南方后的生活感受。诗人一家十口人迁移到南方,虽然算是有了栖身之所,但只是简单的一个房间,临近大路,可以看到来往的车马。市民们不习惯频繁回头张望,坐在这里的客人们彼此熟悉,便自然放松。诗人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在天涯海角却能遇到好朋友,反而在城外的小茅屋中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尽管未曾读过《华严经》的《河沙偈》,但在明亮的窗下,手中书卷自得其乐。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堂,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他以诗词、散文和书法闻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苏辙南迁至东亭期间,诗人迁移后生活的感受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反映了他对友谊与知识的思考,以及对艰难生活的接受和适应。
《寓居二首其一东亭》展现了苏辙在南迁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十口南迁粗有归”引入,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迁居的背景。紧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面,路旁的车马奔腾,市民的习惯与坐客的轻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生活的流动与变化。诗人虽然身处简陋的环境,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友情,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而最后两句则更为深刻,诗人自谦未能读懂经典,却在清明的窗前,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手中书卷带来的宁静与愉悦,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流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迁居生活中的点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知识和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选择题:诗中“十口南迁粗有归”中的“十口”指的是:
A. 十个朋友
B. 十口之家
C. 十个房间
D. 十种食物
填空题:诗中提到“华严未读河沙偈”,指的是诗人未能读懂___。
判断题:苏辙在诗中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