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吴龙图知江宁》

时间: 2025-05-06 17:24:24

诗句

才高明主眷方深,属郡闻风自革心。

闾里不须多按治,山川从此数登临。

茅檐坐隔云千里,柏垄初抽翠一寻。

东望泫然知有寄,但疑公岂久分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24:24

诗词名称: 送吴龙图知江宁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才高明主眷方深,
属郡闻风自革心。
闾里不须多按治,
山川从此数登临。
茅檐坐隔云千里,
柏垄初抽翠一寻。
东望泫然知有寄,
但疑公岂久分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吴龙图前往江宁任职的祝福和不舍。诗中提到他的才能受到明主的重视,任职的消息传播开来,乡里的人也纷纷响应。没有必要多加治理,山河之美从此可以频繁游览。坐在草屋里,虽然隔着千里云雾,柏树的嫩芽刚刚冒出翠绿。向东望去,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思念,只是我怀疑他是否真的会长久地离开我。

注释:

  • 才高:才能高超。
  • 明主:指英明的君主。
  • :眷顾、关心。
  • 属郡:指被任命到的地方。
  • 闾里:乡里、村庄。
  • 按治:治理、管理。
  • 登临:登高望远。
  • 茅檐:草屋的屋檐。
  • 泫然:流泪,形容悲伤的样子。
  • 分襟:分开衣襟,表示离别的忧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可以视为王安石对朋友的珍重与惜别之情的体现,反映了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前途的美好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著称,主张改革社会政治,倡导新法,推动经济发展。其诗词风格清新、明快,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重要时期,吴龙图被任命为江宁知府,代表着王安石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感交织和对未来的展望。

诗歌鉴赏:

《送吴龙图知江宁》是一首既有情感深度又富有自然描绘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吴龙图才能的赞美和对他即将赴任的祝福,表达了对朋友的珍重和不舍。开头两句“才高明主眷方深,属郡闻风自革心”,不仅展示了吴龙图的才能受到重视,也暗示了他的任命将引发乡里的变革,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闾里不须多按治,山川从此数登临”则转向对未来的畅想,诗人希望通过吴龙图的任职,能带来更美好的治理,且他将能享受江宁的山水美景。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与吴龙图的前途相呼应,表现出一种乐观与期许的心态。

最后几句“东望泫然知有寄,但疑公岂久分襟”,则流露出诗人与吴龙图之间深厚的友谊与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东望而泪流,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同时又对未来的相聚充满希望。这种情感的张力,让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透出深刻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高明主眷方深:吴龙图的才能被明主所重视,受到深厚的关注。
  • 属郡闻风自革心:他被任命的消息传开后,乡里的人们自觉地开始变革心态。
  • 闾里不须多按治:乡里的人们不再需要过多的治理,暗示着自然的和谐。
  • 山川从此数登临:从今往后,他可以频繁地游览美丽的山川。
  • 茅檐坐隔云千里:虽然坐在草屋中,但与他的距离仿佛有千里之遥。
  • 柏垄初抽翠一寻:柏树的嫩芽刚刚冒出,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东望泫然知有寄:向东远望,泪水模糊了视线,感受到彼此的思念。
  • 但疑公岂久分襟:但愿吴龙图不会长久地离开,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吴龙图的才能比作明主的眷顾,暗示其重要性。
  • 对仗:如“茅檐”和“柏垄”,形成和谐的对称美。
  • 意象:自然景象(山川、柏树)与人际情感交织,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士人之间的相互珍重与美好期望,体现了王安石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主:象征着理想的政治环境与领导力。
  • 山川:自然之美,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茅檐:象征着平实的生活与对友人的思念。
  • 柏垄:新生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送吴龙图知江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不舍与祝福
    C. 失望

  2.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谁? A. 吴龙图
    B. 皇帝
    C. 王安石

  3. “闾里不须多按治”意指什么? A. 乡里治理不再需要
    B. 乡里需要严格治理
    C. 乡里的人们都很懒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李判官赴华州》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送吴龙图知江宁》与杜甫的《送李判官赴华州》都有送别的主题,但王安石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期待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强调离别时的忧伤和对朋友的思念。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许元锡 早发望亭 冬日过农部伯父园亭感赋 其一 寄上柏乡魏贞庵先生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四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三 古歌留别季沧苇先生 其二 题梅渊公画松为愚山先生赋 马殿闻筵上食河㹠作长句示湖中吴志伊诸子 开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诡称 三框儿的字 包含系的成语 玄字旁的字 口授心传 鸡犬升天 显切 包含朵的词语有哪些 森拱 笘钥 看家本事 爪字旁的字 包含侗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心殒胆落 功遂身退 孤犊触乳 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