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

时间: 2025-05-01 03:38:49

诗句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49

原文展示: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白话文翻译:

溪水流得寒冷且急促,岸边的草已凋谢枯萎。
石头上长出的苔藓尚能采摘,江上的人们却从未前来。
谁能知道那乌榜已经离去,只留下一片碧潭的清澈。
将这些采摘的苔藓做成吴乡的美味,能够使酒席更加丰盛。

注释:

  • 潩流:潩(xǐ),水流声,流动的水。
  • 寒且急:形容水流的寒冷与急促。
  • 岸草:岸边的草,意指自然景色。
  • 凋摧:枯萎、凋零的意思。
  • 石发:指石头上长出的苔藓。
  • 江人:指在江边生活的人。
  • 乌榜:古代船只的一种,象征着离开。
  • 留采碧潭限:留在碧潭的限度,形容水的清澈。
  • 吴乡味:吴地的美味,指地道的地方特色美食。
  • 渌杯:清澈的酒杯,形容饮酒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少微,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乡土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梅尧臣的诗歌多富于情感,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描绘,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描绘的江水、岸草和苔藓,既反映了自然的幽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美食的向往,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融的诗作。全诗通过潩流与岸草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悲伤的感受。诗的开头部分,"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通过对溪水流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寒冷急促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石头上长出的苔藓成为诗人手中可触摸的自然之物,而"江人曾不来"则增添了一层孤独感,似乎在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情冷淡的无奈。

后两句“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则通过“乌榜”的离去,象征着人们的离散与孤独;而“留采碧潭限”则是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存,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最后是对美食的期待,“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不仅反映了对家乡味道的留恋,也隐含了对人际交流与亲情的渴望。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人情、故乡的思索与感悟,情感真挚而细腻,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潩流寒且急:描绘了溪流的寒冷与急促,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自然环境。
  2. 岸草已凋摧:岸边的草已经枯萎,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3. 石发尚堪把:石头上的苔藓仍可采摘,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4. 江人曾不来:江边的人并未到来,展现了孤独与期待。
  5. 谁知乌榜去:乌榜象征离去,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分离。
  6. 留采碧潭限:只留下碧潭的清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需加以珍惜。
  7. 持作吴乡味:将采摘的苔藓制成美食,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8. 能令案渌杯:美味可以让酒席更加丰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分享与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苔藓比作美味,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通过对美食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联系。

意象分析:

  • 潩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急促。
  • 岸草:代表着自然的脆弱与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石发:苔藓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乌榜: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分离。
  • 碧潭:代表着清澈与纯净,反映了美好事物的珍贵。
  • 吴乡味:象征着故乡的温情与人情味,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潩流寒且急”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寒风
    • B. 暴雨
    • C. 溪水流动
    • D. 雪花飘落
  2. “岸草已凋摧”中的“凋摧”意指什么?

    • A. 繁茂
    • B. 枯萎
    • C. 开花
    • D. 生长
  3. 诗中提到的“乌榜”象征什么?

    • A. 船只的离去
    • B. 人们的聚集
    • C. 自然的变化
    • D. 美食的制作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写自然,但梅尧臣更强调人情与乡土,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内心的宁静与禅意。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梅尧臣的诗歌在表现故乡与人情方面更加细腻,而王维则在意象的运用上更加抽象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泊海宁州舟中作 茶园别朱伯言郭公葵 寄台郎张质夫 感怀 二月七日夜泊许村遇雨 发绍兴至萧山 二月二日登楼作 长相思 射虎词 行路难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离乡背井 暴蔑 命俦啸侣 一码新 丸泥封关 不分青红皂白 长夜之饮 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桃开头的成语 弱土 乐乐呵呵 艸字旁的字 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蝌斗篆文 四点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