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东坡先生蜡梅韵》

时间: 2025-05-08 15:58:41

诗句

梅花已自不是花,永魂謪堕玊皇家。

小不餐火更餐蜡,化作黄姑瞒造物。

后山未觉坡先知,东坡勾引后山诗。

金花劝饮金荷叶,两公醉吟许孤绝。

人间姚魏漫如山,令人眼睛只欲眠。

此花寒香来又去,恼损诗人难觅句。

月兼花影恰三人,欠个文同作墨君。

吾诗无复古清越,万水千山一瓶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58:41

次东坡先生蜡梅韵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梅花已自不是花,永魂謪堕玊皇家。
小不餐火更餐蜡,化作黄姑瞒造物。
后山未觉坡先知,东坡勾引后山诗。
金花劝饮金荷叶,两公醉吟许孤绝。
人间姚魏漫如山,令人眼睛只欲眠。
此花寒香来又去,恼损诗人难觅句。
月兼花影恰三人,欠个文同作墨君。
吾诗无复古清越,万水千山一瓶钵。

白话文翻译

梅花如今已经不再是花了,它的灵魂似乎被抛弃在了皇家之中。小小的蜡烛火光不再,反而成了蜡梅,化作了黄姑来隐瞒造物的真相。后山虽未觉察,东坡却早有知晓,东坡引领后山的诗歌。金花劝酒,金色的荷叶,二人醉吟,仿佛孤绝的境地。人间的姚魏如同漫山遍野,令人只想入睡。此花的寒香来来去去,恼得诗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句子。月光与花影正好三人,缺一个文同来作伴。我的诗已无复古雅致,万水千山只剩一瓶钵。

注释

  • 蜡梅:一种冬季开花的梅科植物,象征坚韧与清香。
  • 东坡:指苏轼(苏东坡),宋代著名诗人、词人。
  • 金花:指金色的花,可能是指一种象征富贵的花卉。
  • 姚魏:古代文人,姚与魏是指代古代名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通过蜡梅的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反映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次东坡先生蜡梅韵》是一首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诗作,杨万里通过蜡梅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命与艺术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梅花已自不是花”,隐喻着对传统美的反思,蜡梅的坚韧与清香象征了艺术创作中的艰辛与执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诗人通过东坡与后山的对比,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情谊与创作的孤独感。尤其在“月兼花影恰三人,欠个文同作墨君”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与对孤独创作状态的无奈。

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对人情的深刻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视觉的美感,也充满了哲理的深度。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花已自不是花”:梅花的境遇已不同于昔日的花朵,暗示时代的变迁与价值观的变化。
  2. “永魂謪堕玊皇家”:梅花的灵魂被抛弃,象征着纯洁与美的失落。
  3. “小不餐火更餐蜡”:蜡梅的香气独特,暗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4. “化作黄姑瞒造物”:蜡梅的存在隐含着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性的思考。
  5. “后山未觉坡先知”:东坡的智慧超越常人,表现出诗人的自觉。
  6. “金花劝饮金荷叶”:描述诗人们的生活情景,展现人情的温暖。
  7. “两公醉吟许孤绝”:即使在醉酒中,仍感到孤独,表现创作的内心挣扎。
  8. “人间姚魏漫如山”:古代文人如山般众多,令人眼花缭乱。
  9. “此花寒香来又去”:蜡梅的香气如烟似雾,象征美好的瞬息即逝。
  10. “恼损诗人难觅句”:诗人因花香而难以寻找到适合的诗句。
  11. “月兼花影恰三人”:月光与花影,三人同在,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
  12. “欠个文同作墨君”:渴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创佳作。
  13. “吾诗无复古清越”:对自身创作的反思,承认失去了古人的清雅。
  14. “万水千山一瓶钵”:以“瓶钵”作为诗歌创作的象征,表达对生活的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蜡梅比喻艺术创作中的坚韧与清香。
  • 拟人:将花香与人情相媲美,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月兼花影”与“人间姚魏”,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蜡梅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在创作中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渴望,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交织与对比。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蜡梅:象征坚韧与独特的美,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 东坡:象征智慧与才华的聚集,反映诗人与古人之间的对话。
  • 金花与金荷叶:象征富贵与美好的生活情景,展现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蜡梅”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花朵
    • B. 坚韧与清香
    •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B
  2. “月兼花影恰三人”指的是什么?

    • A. 三个人的聚会
    • B. 月光与花影的交融
    • C. 三种意象的对应
      答案:B
  3. 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态度是?

    • A. 羡慕
    • B. 否定
    • C. 反思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苏轼的作品强调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哲思,风格豪放。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则突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逃避,风格恬淡。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主题与自然相关,但不同的诗人表现出的情感与思想深度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古诗文赏析》
  • 《杨万里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女儿 其一 登墙子河外市楼 好女儿 其二 好女儿 其一 好女儿 集侍儿小名 好女儿 其二 泥美人 好女儿 其一 佳人 西溪子 西溪子 玉台 西溪子 其二 西溪子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月繁体字怎么写?五月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屠所牛羊 尸躡 广字头的字 白丁俗客 男欢女爱 耳字旁的字 纠合 溪浒 血字旁的字 土五行常用字汇总_土五行汉字详解 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清圣浊贤 五行属土的字有哪些女_五行属土的女字大全 身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身字旁的字 穴字头汉字大全_带穴字头的汉字详解 上成 水火兵虫 包含泳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