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7:13
原文展示:
庵外山高水不穷,庵中道德与时隆。岂图宝所千峰静,得奉清言一笑同。幽筑禅扉俱不远,水光萝月冷相通。它年更约稽山老,共棹西溪十里风。
白话文翻译:
庵外的山高耸入云,水流不息,庵内的道德修养与时代并进。岂料宝地千峰静谧,得以聆听清雅的言谈,共享一笑。幽静的禅房并不遥远,水光与藤萝间的月光冷冷相通。将来某日再约稽山的老友,一同划船于西溪,享受十里的清风。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诗人,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曹勋在与贺参政与应宣教诗应居与坟庐相近的环境中创作的,表达了对自然与道德修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曹勋访问某位僧人或道士的庵居时,感受到了庵外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庵内道德修养的高尚,从而产生了共鸣,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庵外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庵内道德修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道德的追求。诗中“山高水不穷”与“道德与时隆”形成对比,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后文通过“宝所千峰静”和“清言一笑同”进一步强调了宁静与高雅的氛围。最后两句则寄托了对未来与友人共游的期待,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宁静自然环境和高尚道德修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与友人共游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庵”指的是什么? A. 僧人或道士居住的小屋 B. 山峰 C. 溪流 D. 城市
“道德与时隆”中的“时隆”指的是什么? A. 时代进步 B. 道德高尚 C. 时间流逝 D. 时代变迁
诗中提到的“稽山老”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位老友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