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7: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04:09
霜林老鸦闲无用,
畦东拾麦畦西种。
畦西种得青猗猗,
畦东已作牛毛稀。
明年麦熟芒攒槊,
农夫未食鸦先啄。
徐行俯仰若自矜,
鼓翅跳踉上牛角。
忆昔舜耕历山鸟为耘,
如今老鸦种麦更辛勤。
农夫罗拜鸦飞起,
劝农使者来行水。
霜打过的树林里,老乌鸦显得闲散而无用,
东边的田里它在拾麦,西边的田里它在播种。
西边的田里种得出绿油油的小麦,
而东边的田里早已稀稀落落像牛毛一样了。
明年麦子成熟时,麦芒像矛尖一样簇拥,
农夫还未吃到麦子,乌鸦却先啄食了。
它缓缓行走,低头仰望似乎自以为是,
鼓动翅膀跳跃着停在牛角上。
回忆往昔舜帝耕作时鸟儿为他耕田,
如今老乌鸦种麦却更显得辛勤。
农夫跪拜着,乌鸦飞起,
劝农者来引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文、书法等多个领域,以豪放、洒脱和深邃的思想见长。
《鸦种麦行》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农耕和自然的思考,结合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农民的辛勤劳作。
《鸦种麦行》以乌鸦为主角,通过描绘它在农田中拾麦和播种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生不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诗中描绘的乌鸦,不再是单纯的鸟类,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代表着勤劳与无奈。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畦东拾麦畦西种”展示了乌鸦的忙碌,与成熟的麦子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自然界中的多样性与循环。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昔日舜帝时代的和谐美好与当下的辛劳,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苏轼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季节更迭、生命轮回的哲理,同时也流露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深切思考。整首诗歌节奏感强,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乌鸦的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农民辛勤付出的赞美,同时也引发对自然和谐的思考,展示了生命的轮回与生生不息的哲理。
“霜林老鸦闲无用”中“闲无用”的意思是:
A. 忙碌有用
B. 闲散无用
C. 非常有用
D. 有些闲散
“畦东已作牛毛稀”的意思是:
A. 麦子长得很好
B. 麦子长得稀疏
C. 麦子成熟了
D. 田地荒废了
诗中提到的“舜耕历山”是指:
A. 舜帝在山上捕鱼
B. 舜帝在山上种田
C. 舜帝在山上游玩
D. 舜帝在山上养鸟
《鸦种麦行》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对自然的依赖,但前者通过乌鸦的视角表达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而后者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无奈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