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56
喜刘景文至
苏轼
天明小儿更传呼,
髯刘已到城南隅。
尺书真是髯手迹,
起坐熨眼知有无。
今人不作古人事,
今世有此古丈夫。
我闻其来喜欲舞,
病自能起不用扶。
江淮旱久尘土恶,
朝来清雨濯鬓须。
相看握手了无事,
千里一笑毋乃迂。
平生所乐在吴会,
老死欲葬杭与苏。
过江西来二百日,
冷落山水愁吴姝。
新堤旧井各无恙,
参寥六一岂念吾。
别后新诗巧摹写,
袖中知有钱塘湖。
天刚亮,小孩在叫唤,刘景文已经来到城南的角落。
他寄来的信果然是他的笔迹,起身坐下时一眼就能看出是否有信。
如今的人们不再做古人的事情,今世却有这样古雅的男人。
我听说他来了,喜悦得想要跳舞,虽有病但能独自站起,无需别人扶持。
江淮地区干旱久了,尘土飞扬,今天清晨的雨水洗净了我的胡须。
我们相视握手,似乎没什么事情,千里之外的微笑何必显得迂腐。
我一生所乐在吴地,老了想要葬于杭苏之间。
自从过了江西,已经过去二百天,山水冷落让我愁思吴姝。
新堤旧井都还好,六一的景象我又何必去惦记。
分别后新作的诗词巧妙地描摹,袖中藏有关于钱塘湖的记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种形式,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以闲适、洒脱的态度见称。
《喜刘景文至》写于苏轼晚年,表达了对友人刘景文到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此时,苏轼的生活经历了多次贬谪,心境愈加豁达。
此诗充满了苏轼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的开头以晨曦和小儿的呼喊引入,展现了一幅平和的生活画面。刘景文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莫大的喜悦,仿佛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诗中多次提到江淮的旱情和清雨,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希望的交替。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一句,表现了对古人精神的追慕与对当代友人的赞叹。从个人情感的表达,到对社会现状的感慨,苏轼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自己对吴地的眷恋,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而“袖中知有钱塘湖”则暗示了他对美好记忆的珍藏。整首诗在欢快中带有淡淡的忧伤,体现了苏轼一贯的豁达与敏感。
整首诗展现了苏轼深厚的友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磨难,仍然能够保持乐观和愉悦。
诗中提到的“髯刘”指的是谁?
a) 苏轼
b) 刘景文
c) 钱塘湖
诗中提到的“江淮旱久尘土恶”主要反映了什么情况?
a) 生活的繁荣
b) 环境的恶劣
c) 朋友的到来
“今人不作古人事”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古代人的怀念
b) 对现代人的批评
c) 对古今人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