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相见欢 秋柳》

时间: 2025-08-01 21:54:08

诗句

无言瘦损眉痕。

怨黄昏。

博得寒蝉偎抱死生亲。

莫系马,白门下,送行人。

已自不禁憔悴况销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1:54:08

原文展示

相见欢 秋柳
作者: 廖仲恺

无言瘦损眉痕。怨黄昏。
博得寒蝉偎抱死生亲。
莫系马,白门下,送行人。
已自不禁憔悴况销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黄昏时分的离别情景。无言的我,眉头因思念而消瘦,怨恨着黄昏的来临。那寒蝉似乎也依偎在我身旁,感同身受我的生死离别。请不要在白门下系马,送走行人。我已经无法抑制内心的憔悴,更何况是那销魂的痛苦。

注释

  • 无言:没有言语,表达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 瘦损:瘦弱,损失的意思,形容因思念而消瘦的样子。
  • :怨恨,表达对黄昏的无奈与不满。
  • 寒蝉:秋天的蝉,象征孤独与凄凉。
  • 偎抱:依偎、拥抱,表现情感的亲密。
  • 白门:指代送别的地方,象征离别的场景。
  • 憔悴:形容因忧愁而显得疲惫不堪。
  • 销魂:形容痛苦到极点,心神俱失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寒蝉”与“黄昏”都是常见的文学意象,常用来象征孤独、离别。寒蝉在古诗中常常用以表达哀伤情绪,黄昏则是万物归于沉寂的时刻,具有强烈的悲凉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廖仲恺,现代诗人,活跃于20世纪,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而受到喜爱。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和人情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变动与离别的历史时期,诗人借助自然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相见欢 秋柳》以黄昏为背景,情感的流动与自然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无言瘦损眉痕”的描绘,展现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黄昏的来临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思念的沉重更是让人难以承受。寒蝉的低鸣似乎在诉说着生死离别的无奈,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莫系马,白门下,送行人”,这一句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似乎在劝告自己要放下这段感情,但内心的憔悴与销魂却让人难以自已。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言瘦损眉痕:无言中显露出思念的苦楚,眉头因思念而消瘦。
    • 怨黄昏:对黄昏的怨恨,象征着离别的来临。
    • 博得寒蝉偎抱死生亲:寒蝉的陪伴,象征着对生死的感慨。
    • 莫系马,白门下,送行人:劝自己不要在白门下送走离去的人,暗示内心的不舍。
    • 已自不禁憔悴况销魂:内心的痛苦已经无法抑制,憔悴和销魂的状态更加显现。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寒蝉”象征孤独)、拟人(如“寒蝉偎抱”)等手法,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细腻,充满了对生活不易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到来。
  • 寒蝉:代表孤独与凄凉。
  • 白门:象征送别的地方,充满了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言瘦损眉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2. “怨黄昏”中的“黄昏”象征什么? A. 结束
    B. 开始
    C. 快乐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表达离别的痛苦
    C. 描绘生活的美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情感。
  • 顾城的《一代人》:现代诗中对孤独与离别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廖仲恺的《相见欢 秋柳》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前者更多是对黄昏的怨恨,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怀念。两首诗在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同苏子平李德叟登擢秀阁 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 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 戏题斌老所作两竹梢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 其二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戏答 题大云仓达观台二首 次韵元实病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欣喜若狂 米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包含许的词语有哪些 砸牌子 包含耸的成语 骄怒 阿谀顺旨 凉观 舌字旁的字 失败者成功之母 巛字旁的字 熊罴之师 幺字旁的字 以暴易乱 伏疾 良工苦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