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8-08 05:33:26

诗句

闽浙风土异,九日未见菊。

丰枝閟秀色。

细蓓凄已绿。

当樽折野蕊,气味亦格触。

讵知三径中,采采不一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5:33:26

原文展示:

闽浙风土异,九日未见菊。丰枝閟秀色。细蓓凄已绿。当樽折野蕊,气味亦格触。讵知三径中,采采不一足。

白话文翻译:

在闽浙地区,风土与别处不同,到了重阳节还未见到菊花。茂盛的枝条隐藏着美丽的色彩。细小的花蕾已经变得凄凉而绿。对着酒杯折下野花,其气味也格外触动人心。怎知在三条小径中,采摘的花朵种类繁多,不单一。

注释:

  • 闽浙:指福建和浙江地区。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 丰枝:茂盛的枝条。
  • 閟:隐藏。
  • 细蓓:细小的花蕾。
  • 凄已绿:形容花蕾颜色凄凉而绿。
  • 当樽:对着酒杯。
  • 格触:格外触动。
  • 三径:指三条小径。
  • 采采:采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诗人,官至礼部尚书。其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旅居闽浙期间,表达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观察和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重阳节时,作者身处闽浙地区,发现当地气候与中原不同,菊花未开,因此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闽浙地区风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丰枝閟秀色”和“细蓓凄已绿”两句,既描绘了枝叶的茂盛和花蕾的凄凉,又隐含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当樽折野蕊,气味亦格触”则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诗的清新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闽浙风土异,九日未见菊。”: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指出闽浙地区的气候与别处不同,重阳节时菊花未开。
  • “丰枝閟秀色。”:描绘枝叶茂盛,隐藏着美丽的色彩。
  • “细蓓凄已绿。”:形容细小的花蕾已经变得凄凉而绿。
  • “当樽折野蕊,气味亦格触。”:对着酒杯折下野花,其气味也格外触动人心。
  • “讵知三径中,采采不一足。”:怎知在三条小径中,采摘的花朵种类繁多,不单一。

修辞手法:

  • 拟人:“丰枝閟秀色”中的“閟”字赋予枝叶以人的动作,隐藏美丽的色彩。
  • 对比:“细蓓凄已绿”中的“凄已绿”对比了花蕾的凄凉和绿色,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闽浙地区风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以及在异乡的孤独和对自然的亲近。

意象分析:

  • “丰枝”:象征着茂盛和生命力。
  • “细蓓”: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野蕊”:象征着自然和野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2. “丰枝閟秀色”中的“閟”字是什么意思? A. 开放 B. 隐藏 C. 茂盛 D. 凋零

  3. 诗中“当樽折野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写重阳节,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登高》:写重阳节登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两者都写重阳节,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曹勋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龙吟 九日同诸公会饮钟山望草堂有感 水龙吟 登岳阳楼,感郑生龙女事,谱大曲薄 水龙吟 送史总帅镇西川,时方混一。 水调歌头 至元戊寅为江西吕道山参政寿 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 水调歌头 丙戌夏四月八日,夜梦有人以三元 水调歌头 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 水调歌头·朝花几回谢 水调歌头 感南唐故宫,就隐括后主词。 水调歌头 诸公见赓前韵,复日和数章,戏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淫货 迸发 铺张扬厉 車字旁的字 铦巧 言字旁的字 眼花雀乱 一身两役 详检 二满三平 子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包含哧的词语有哪些 寒耕热耘 八字旁的字 博学笃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