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0:17
谁家宅第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
共成枯骨两何如?
谁的家宅如今是兴是衰,哪儿的亲友在哭泣又唱歌?昨天那屋子热得让人受不了,今天门外却热闹得好像在办喜事。北邙山下还未省得留个闲地,东海之中又何曾有过波澜?不要嘲笑贫贱的人夸耀富贵,终究都只会化为枯骨,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关注社会现实,常带有政治讽刺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兴衰与生死,表达了对人世繁华的淡泊与对贫富差异的冷静思考。
《放言五首·其四》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家庭的兴衰、亲友的悲欢,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开头两句以“谁家宅第成还破”和“何处亲宾哭复歌”开篇,直指人生的变化无常,既有对繁华背后隐隐的忧虑,也有对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
接着,诗人用“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描绘出一种鲜明的对比,昨日的苦涩与今日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反差,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北邙和东海的提及,既是对死亡的隐喻,也是对人生的思考,暗示着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最终都将归于虚无。
最后两句“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诗人以冷静的态度告诉人们,不论贫穷或富贵,最终都难逃死亡的命运,生死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更具普遍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反思,强调财富与贫贱的相对性,揭示了生死平等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淡泊与对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昨日屋头堪炙手”主要描绘了什么?
“北邙”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共成枯骨两何如”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