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8:0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8:01:26
《答胡处士》
作者:皎然 〔唐代〕
西山禅隐比来闻,
长道唯应我与君。
书上无名心忘却,
人间聚散似浮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西山的禅宗修行最近传来消息,似乎只有我与您能对此有深刻的感悟。书本上的无名之心早已抛却,世间的聚散就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皎然(约730年-约799年),字子长,号皎然,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绝句,作品受王维影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写于皎然与胡处士的交往中,诗人借此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了他对世俗关系的淡泊心态。在唐代,隐士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答胡处士》是一首抒发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西山禅隐的提及,展示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在第一句中,“西山禅隐比来闻”引入了西山的禅宗文化,显示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向往与敬仰。接着“长道唯应我与君”则表达了诗人与胡处士之间的共鸣,似乎只有他们能够真正理解这种心境。
在后两句中,诗人进一步深入内心,提到“书上无名心忘却”,既是对物质世界的放下,也是对自我心灵的觉悟。在面对人间的聚散时,诗人将其比作浮云,形象而生动,突显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这种超然的态度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既有对隐士生活的描摹,也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无常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智慧的渴望。
“西山禅隐”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聚散似浮云”说明了什么?
《山中问答》与《答胡处士》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加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而皎然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