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德轮行者》

时间: 2025-08-11 17:32:19

诗句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17:32:19

原文展示:

送德轮行者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为了抄经而付出心血,十年如一日地追求佛教的修行。然而,即使没有穿上袈裟,他仍然忧愁多多;而一旦穿上袈裟,烦恼则会更多。

注释:

  • 沥血:形容用尽心血,付出极大的努力。
  • 抄经:指抄写佛教经典。
  • 头陀:指的是修行的僧人,特别是那些苦行的修道者。
  • 袈裟:僧人穿的法衣,象征着佛教的身份与责任。
  • 愁多事:形容烦恼和事情繁杂。

典故解析:

“头陀”是佛教用语,指那些专心修行的僧侣。古代的僧人常常以苦行和抄写经文为修行方式,诗中提到的“沥血抄经”表明了对佛教经典的虔诚和付出,而“袈裟”则象征着一种责任和身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描写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对修行者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和对僧人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修行者的内心挣扎与矛盾。诗人以“沥血抄经”开篇,直接表明了修行的艰辛,强调了对佛教经典的虔诚和对理想的追求。而“十年依旧一头陀”则表现出修行的长期性与艰难,似乎在暗示修行者面临的孤独感和无奈感。接下来的“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则揭示了穿上袈裟后所承担的责任和烦恼。诗中传达的是一种深刻的哲理,修行并不是解脱的途径,反而可能让人陷入更多的烦恼之中。整体上,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重而又富有思考,体现了对生活与信仰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沥血抄经奈若何:尽管付出心血去抄写经典,但仍然感到无奈。
    2. 十年依旧一头陀:十年过去,自己仍然是个修行者,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3. 袈裟未著愁多事:不穿袈裟的时候也有许多烦恼。
    4. 著了袈裟事更多:穿上袈裟后,责任与烦恼却更加繁重。
  • 修辞手法

    1. 对比:诗中前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状态下的心理感受。
    2. 夸张:用“沥血”来强调修行的艰辛。
  • 主题思想:修行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烦恼,真正的解脱并非来自于身份的改变,而是内心的领悟与平和。

意象分析:

  • 沥血:象征着艰辛与付出,表现出修行者的坚定信念。
  • 袈裟:象征佛教的身份,也反映出责任与烦恼的双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沥血抄经”意指什么? A. 轻松自在
    B. 付出极大的努力
    C. 无所事事
    D. 快乐无比

  2. “头陀”在诗中指的是: A. 普通人
    B. 修行的僧人
    C. 文人
    D. 商人

  3. 诗人认为穿上袈裟后会: A. 更加自由
    B. 责任更重
    C. 无忧无虑
    D. 生活更简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送德轮行者》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修行的内心挣扎,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记辛酉端午旧事二首 其二 三叠 留山间种艺十绝 题高九万菊磵 偶赋 疥癣二首 采荔子十绝 留山间种艺十绝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牙签万轴 皮字旁的字 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朝不图夕 弄文轻武 沅茝醴兰 无字旁的字 拘开头的成语 冰寒于水 口没遮拦 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书术 首铠 花里胡哨 竹字头的字 骨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熏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