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3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30:12
兀坐船中只欲眠,不如船外看山川。
松江是物皆诗料,兰桨穿湖即水仙。
将取垂虹亭上景,都皈却月观中篇。
正缘王事游方外,凿齿弥天未当贤。
我独自坐在船上只想睡觉,不如船外欣赏那山川美景。
松江的所有事物都是诗的素材,兰桨划过湖面就像仙女下凡。
我想把垂虹亭上的景色描绘下来,却又全都回归到月观的诗篇中。
正因为王事的缘故,我在外游玩,结果却是费心劳力,未能称职。
“水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美好与优雅,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灵动与婉约。诗中提到的“垂虹亭”则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景点,暗示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松江时,描绘了他在船上看到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公务的无奈。开头两句对比鲜明,坐在船上的他想要入眠,却发现外面的山川更为动人,引发了他的思索与感慨。接着,诗人提到松江的美景是“诗料”,而兰桨在湖中划行,仿佛仙女降临般美丽,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想要捕捉垂虹亭上的美景,却无奈被公务所束缚,表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人自觉游方外,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心中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公务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桨”象征什么?
A. 船的速度
B. 优雅与温柔
C. 劳累
诗人想要描绘的亭子叫什么名字?
A. 月观
B. 垂虹亭
C. 水仙亭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美的赞美
B. 对公务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感慨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杨万里的诗更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流露,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具政治色彩与历史感,反映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